本书分为先生之风、闽南人、泉州回族、闽越与疍民、畲族与客家、台湾与高山族、其他七辑。具体内容包括:蒙古族学者萨本栋;林惠祥先生百年祭;传奇式的博物馆学家林惠祥;陈碧老与民族学;跟陈国强老师做田野;闽南人历史文化概观;闽人与澳门的历史关系等。
戴志强先生出生古钱币鉴藏大家,其父戴葆庭于传统古钱币鉴定成就斐然,与骆泽民并称”南戴北骆“。戴志强先生则将古钱币鉴定纳入现代考古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之中,引入现代科技,建立现代钱币学,亦卓然大家,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古钱组组长。此书系戴志强先生自传性著作,分求学时期、安阳工作时期、银行工作时期、退休后四部分,以散记笔法简要记
本书通过现代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民族学成果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等多方面的材料,结合大量考古文物图片,从人类衣着的起源开始,分析人类生活中为什么会产生衣服,它与人类社会生产以及道德思想的关系。然后具体介绍中国各个历史阶段中当时人们的衣装与饰物是什么样的,怎样穿着它们,历代衣着又有过什么样的演变,融入了什么样的各民族文化特色。
本书辑注的人物故典、逸闻趣事等,均出自古称“济上”今为山东济宁的区域之内。就时间而言,这些典籍上至汉魏两晋,下至晚清民国,时差两千余年。就内容而论,所记名胜古迹、人物事典、逸闻传说等,有真实可信者,亦有向壁虚构、缥缈无据者。为方便查阅,按今日济宁市的行政区划分成若干卷;每卷内容大体按原典所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于书首列
巴黎街道的简单风貌蕴含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将景观分割开来的不自然的台阶或者狭窄的小道,这种微弱的不安感促使我们翻开旧地图,去找寻历史上的旅游指南和文学作品中的巴黎,去寻找莫泊桑、兰波和左拉生活的时代。作者将巴黎的过去展现在读者眼前,幽默地讲解19世纪巴黎的风俗和世态。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者的引领下,本书将以“侦探游记”
本书结合微观形象的传统聚落空间风貌特色,选取典型案例剖析,挖掘可感的川西北高原传统聚落营造特色,展示出其风貌特征。
本书记载了马可·波罗于13世纪从威尼斯出发,穿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经历。在书中,马可·波罗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对东方无限神往,揭开世界地理大发现的热潮,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想象。
本书以多重视角聚焦七月七这一传统中国节日,展现了哀艳动人的牛郎织女故事背后,远古先人观象授时、男耕女织的传统;通过纷然杂陈的历代七夕节俗,揭示出七夕作为女儿节的本质属性;更对宋代七夕风俗及东南沿海拜魁星风俗的异域渊源进行探索,钩沉出一段胡风西来的历史,折射了欧亚大陆之间的文化层叠与变迁。在漫长的七夕文化中,闪耀着中华文
本书以张竞生的生活行踪、著述实践为线索,以事系年,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编写。
本书是作者王月鹏在烟台生活与工作了近30年,对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理解。半岛的此在,呈现给我们的是关于烟台这座城市的历史、人物、传说以及今时的发展变化、城市面貌;而半岛的彼在,则更多的是面对此在时作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