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来凤县志》十二卷,清林翼池修,清蒲又洪纂,民国抄本。志分十二卷,卷首另收施南府知府王如瑾序,林翼池、蒲又洪自序,凡例四则,目录,卷末有来凤县尉张成?及董天祥跋、修志姓氏。《[康熙]卯峝司志》五卷,清向舜修,清向子奇纂,清宣统二年(1910)抄本。是志为记录土家族土司的专门志书,志分六卷,志前未列纂修人员,亦无
《[道光]施南府志》三十卷首一卷,清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牌记镌“道光丁酉孟秋施南府志扬州府东街张有耀斋刊”。志分十门,内容依次为疆域志、建置志、典礼志、食货志、武备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卷首收邑令王协梦、前知府吴式敏、湖北督学使者王赠芳、主纂人罗德昆所做序文四篇,《例言》八则,目录,另载旧志
香溪又名昭君溪,是长江三峡西陵峡段北岸汇入川江最大的支流。本书从全流域的视角首次提出香溪文化的概念,提出香溪符合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般特征,是长江母文化的一个有特色的分子。书中以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基本理论为经,以香溪文化的构成要素为纬,全面梳理了香溪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香溪文化与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的关系,香溪文化
本书对近代以来新乡科教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分类梳理与探索。全书分为近代新乡的科教文化事业、当代新乡的企业与科技、当代新乡的农业与科技、当代新乡的交通通信与科技、当代新乡的教育事业、当代新乡的体育事业、当代新乡的文化事业、当代新乡的卫生事业等八个部分。全面反映了豫北名城新乡作为一座常新之城、创新之城的科教文化底蕴。
在过往宣传FAST建设的相关新闻报道、书籍中,聚光灯只照射在科学家身上。但为FAST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不仅仅只有科学家,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有的是消防员,有的是电力工人,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乡村干部……这些我们身边的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为举世瞩目的FAST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与牺牲,他们也值得被关注;他们身上反映出的爱
本书所选《肇域志》为云南图书馆所藏为清同治初年抄本,凡四十册,是该书迄今保存最完善之本,该抄本抄工精细,字迹工整,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稿本的面貌。《肇域志》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纂辑的全国性地理总志,所涉及地区包括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广东、浙江、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山川、名胜、水利、贡赋等,是
全书稿共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从仫佬族文化生态和仫佬族傩舞缘起两方面阐述仫佬族傩舞的文化源流。第二章从神圣与世俗二元空间视角切入,分析仫佬族傩舞仪式整体特征。第三章重点聚焦仫佬族傩舞本体形态。第四章以形态为基点,阐述仫佬族傩舞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第五章主要探讨仫佬族傩舞的当代转化和发展问题。
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明武宗、世宗、穆宗三朝实录是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本、抱经楼藏本及广方言馆藏本这三大版本系列之外,数量较大、价值较高的《明实录》散藏本,均为抄本,总体上保存较好,卷数较多。其中,《明武宗实录》存卷1至卷164,《明世宗实录》存卷22至卷566,《明穆宗实录》存卷1至卷26、卷30至37、卷53至70,均为首
本书是广西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中的一种。全书以大量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文献资料叙述了南丹县的革命发展历程,介绍了南丹县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反映了南丹县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展示了南丹县人民至死不渝地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革命精神。本书的出版,旨在开发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深入进行革命史传统教育,讲好老区故事,展示老区
江苏常州地方丛书影印。本书是清代一部辑录常州地方文献的郡邑类丛书,也是常州地方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书成于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894—1898)间,由缪荃孙、汪康年等人协助盛宣怀编刊而成。该书分为初集和后集,共辑书70多种,近700卷。所收录各书依经史子集分类序列。本书收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常州籍60多位先贤的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