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的一种。“朱丹溪中医药文化”肇始于世居义乌赤岸镇的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朱丹溪“致知创新”的文化精神,“滋阴学说”、气血痰郁“四伤”学说、养生寿老学说和中药炮制技艺等学术成就,以六百多年传承有序的“丹溪学派”为载体传播,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辐射全国、远播海外的独特中医药文化现象。
本书是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的一种。“桐君传统中药文化”以药祖桐君的精神为基础,以桐庐县为中心,以钱塘江流域为辐射源,从江南扩散到华南、西南等地。本书通过桐君传统中药产生的地理环境和地方文化背景,文化基因、制作工艺,特征、价值和分布,文化传承、技艺传承、地域传承,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同时借助相关传统诗文和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以放血祛除邪气从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刺血疗法具有适用性广、操作简单、见效快捷、方法多样、放血部位多元化的特点,本书共计九章,分别从刺血疗法的基础知识、常用刺血经穴、常见内科疾病的刺血疗法、常见外科疾病的刺血疗法、常
本书从纳西东巴文化的源流、特点和价值意义分别叙述纳西东巴医药文化形成的基础,详细阐述了自然与纳西人、养生、阴阳五行和肺腑气血、纳西族东巴医学症状命名、医学尿诊基本方法等实用性、科学性内容,从东巴文化中分化出纳西东巴医药,为人们提供养生益寿,治法方药的理论依据。
《中医文化关键词3》选取100个中医方面的关键词汇,主要涉及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每条术语的内容包含术语拼音、术语中文、术语英文、术语中文解释、术语英文解释、术语曾经译法(2000?年及之前的翻译)、术语现行译法(2000?年之后的翻译)、术语推荐译法、翻译说明以及引例。读者通过阅读术语词条,不仅能够了解术语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坚持实用为主,首先介绍了临床护理学基础和临床基本护理技术,然后将重点放在临床常见疾病上,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常见疾病。不仅讲解了疾病的护理要点,还添加了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的概述,旨在使护理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书兼顾科学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书为本版医学专业图书。本书是根据编者们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参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编撰而成。本书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观点及中医康复疗法,然后重点介绍了脑系常见病证、心系常见病证、肺系常见病证等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本书编排新颖、内容丰富、简明扼要、结构严谨,既遵循了中医
作者通过多年的儿科临床医疗和儿童保健工作,积累了大量对儿科常见症状的识别和应对经验、对儿科常见疾病的防治经验。对于一些具有共性的、代表性的问题,将一些儿科常见症状的识别、鉴别、解决办法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法加以分析归纳,分享给广大基层儿科医生、全科医生。本书分为新生儿篇、生长发育篇、疾病防治篇三部分。从这三部分加以
书稿主要通过对诸如狐臭、性病、口臭等日常生活中“隐疾”的分析,来解释疾病在超出其本身之外所象征的文化含义。全书预计16万字左右,在严谨研究的基础之上,突出阅读的趣味性与可读性。类似的读物,在学界已有多种,且出版后反响较好,如《中国流氓史》《中国游侠史》,以及商务印书馆“文明小史”。本书的写作立意与风格与它们类似,故而并
本书是四川大学通识核心课程《文明之痕: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的配套教材。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微生物病原与疾病流行”包括:第一章,看不见的威胁:微生物的大千世界;第二章,火眼金睛:无处遁形的病原体;第三章,与狼共舞:传染病病原体的进化变异;第四章,万变不离其宗:传染病流行规律;第五章,人类的保护伞:疫苗;第六章,魔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