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现代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解析湘西椎牛法事序列的祭谷神科仪和列举椎牛祭祀古歌,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来体现湘西椎牛民俗的特定内涵与意义;通过对椎牛古歌的校点、苗汉翻译,以本民族文化观察者的视角,进一步向读者展示湘西苗族椎牛习俗对于湘西苗族传统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现代生计模式改变,湘西椎牛民
本书由囊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全书共25编85章,309节,75万余字,重点记述了当地自建制以来到2010年之间的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变化,并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全书史料翔实,文风朴实、严谨,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饱含了编纂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全书以经济社
本书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概括性地向读者介绍了吉林省内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与公共文化。全书共分为两部分,自然文化编和公共文化编。自然文化编从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观方面向读者介绍了省内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公共文化编从科教文化和专业文化方面向读者介绍了省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戏剧院等场所。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领略到省内丰富的
阐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我国史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详尽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各种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各个典型阶段,整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重要研究成果,同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内涵、发展阶段、主要特征、重大问题作系统深入地探讨,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两个角度总结
精选从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或具有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文献约20篇:既有纵向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成果,又有专题讨论唯物史观史学的各种成就的论著,既有对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个案研究,又有对不同时期唯物史观史学发展的阶段性探讨,并结合时代发展,对文献资料进行解读。
书稿是作者多年来对仰韶文化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研究的成果,由“仰韶文化的由来”“仰韶文化的形成、兴盛与衰落”“古国的中央集权”“母系社会演变为父系社会”等章节组成。综合运用了文献、考古、神话、口传史诗、甲骨文、金文、纹章学、军事学、地理学、卫星地图学、地质学、基因分子人类学、民俗、医学、农学等知识,展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
该学术专著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史的作品。是柳诒徵的代表作之一,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叙述了自上古至近世民国成立中国文化的演变历程,全书共三编。第一编为上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远古至两汉,是中华民族本其创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第二编为中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东汉至明代,为外来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由抵
杭州余杭的南湖建于东汉熹平二年(173),近2000年来都是余杭东苕溪滞洪兼灌溉的重要水利设施,发挥着保护杭嘉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南湖也是催生如今杭城西部最繁华地域的自然地理因素之一,南湖的开辟还造就了西溪沃土。千百年来,南湖历经沧桑、人文积淀深厚。进入21世纪,随着东苕溪抗洪设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南
“相思湖文博青年系列丛书”由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集合广西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优秀学术成果,旨在展现当代文博青年对文物与博物馆研究的思考与探寻,为该方向的学术探讨提供有益的参考。本书主要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北京云居寺及附近保存的八座唐代石塔进行详细的文物调查和记录,分析石塔所蕴含的历史学、古建筑营造
《天柱县传统村落志》是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要求,全面系统的记录了传统村落的情况,是集实用性、资料性、信息密集性为一体的大型工具书,旨在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天柱提供基本资料。本志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照尊重历史、求真务实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编纂方针,生动记录了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