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构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二战史话语叙事。本书考察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战争爆发到法西斯投降、国际秩序重塑的历史进程,论述东方主战场、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大西洋战场、北非地中海战场的作用以及诸战场之
书稿在梳理和利用国内外西夏史研究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基础上,围绕西夏文明的属性和历史地位这一宏大主题,针对海外学者“西夏是一个中亚国家”的论调,从民族、宗教、政治、法律、史学、文学、美术、语言、文字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和讨论,提出了11-13世纪的西夏文明是对汉唐华夏文明的重建这一观点。
本书是从许广平大量回忆鲁迅的散篇文字中精选编辑而成,全书共从五个方面体现许广平眼中的鲁迅先生,如,工作创作中光芒异彩、对待朋友生死不渝、生活中的先生一切都很简单,家里家外是战士更是父亲等,可以说,凡有实在内容的,均收集在内。 许广平是鲁迅先生最后十年的生活伴侣、写作助手,是鲁迅先生各方面的最知情者,她的回忆文章具有他
"海上谈艺录"丛书之一种,传主为著名芭蕾舞艺术家、芭蕾舞编导林泱泱。分为"艺术访谈"和"艺术评传"两大部分,并附有从艺大事记。其中"艺术访谈"以作者与传主对话的形式,对传主的艺术人生及中国芭蕾舞发展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艺术评传"以时间为经,以传主的身份及各项成就为纬,从家庭出身、求学经历、教师生涯、涉足创作、指导比赛
汉昭帝刘弗陵,前87—前74年在位,是西汉第六任皇帝。昭帝八岁即位,委政以霍光为首的辅政团队,继续贯彻武帝晚年确立的富民、安民之策,对外慎兴征伐,对内轻徭薄赋,着力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的稳定。在此过程中,昭帝给予了霍光有力的支持和充分的信任。经过不懈努力,汉朝在昭帝统治期间国力再度呈现出蒸蒸日上势头,为“中兴”
本书记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学家赵其国的学术历程和工作成就。全书以时间为轴线,从他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开始,依次对其寻找华南橡胶宜林地、援建古巴土壤研究所、考察黑龙江荒地、定位观测红壤、攻关黄淮海低产田的相关工作进行着重叙述,对他在红壤形成机制、土壤圈层理论、盐土农业、清洁农业、生态高值农业、功能农业方面进行的理论探索与
《三国士族生存法则》是一本写给历史爱好者的三国历史解析读物。真正的“三国”,并不是小说、戏曲中动辄就“大战三百回合”的英雄场景,也并不只是那些闪耀着光芒、极具传奇色彩的三国“超级英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以及最终三家归晋的背后是许多许多累世公卿的豪门士族的较量。如果说汉末三国的群雄割据的争斗是一盘大棋,那这背后的棋
本书为中国古代历史通俗读物,主题是西晋灭亡和东晋建立的这段历史。西晋末年,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拉开帷幕。由于政治斗争的漩涡、民族冲突的硝烟以及自然灾害的洗礼,西晋政权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在这股历史的洪流中,西晋皇族与士族精英选择南迁,寻找新的生存土壤。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江南的建康(今南京)擎起东晋的大旗,一个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以古希腊、罗马对中国的认识为开端,从地理大发现、传教士入华着手,从认识和想象两个角度,从互动与交流的视野,梳理欧洲早期关于中国知识和形象的形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动。作者认为互动的交流、相互的影响、共同的创造是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根本性特点,并基于
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由美国心脏协会与美国卒中协会主办的国际卒中大会设立,旨在表彰那些在卒中临床研究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自1992年设立以来,已有33位科学家获奖。本书通过全面梳理历届获奖者的科学研究轨迹、核心贡献与思想精华,深入挖掘获奖者的学术发展及研究历程,向读者展现卒中研究的前沿动态,传递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