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七章,包括民间文学与国际中文教育、传统节日与国际中文教育、人生仪礼与国际中文教育、民间艺术与国际中文教育、饮食民俗与国际中文教育、数字民俗与国际中文教育、服饰民俗与国际中文教育。本教材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课程教学目标,秉持加强中外民俗文化交流、对话、理解的编写理念,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本书收录邢小利在陈忠实先生去世以后,撰写的三十余篇有关陈忠实的文章,或深入挖掘陈忠实鲜为人知的幽微秘史,或深情回忆与陈忠实之间的交往点滴,或全面解读陈忠实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或详细记录《白鹿原》参评茅盾文学奖及改编电影、电视剧的曲折历程等等。
本书稿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从20世纪以来山西省太原地区考古发掘的北齐墓葬入手,系统介绍了这些墓葬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每个墓葬中出土的北齐陶俑,对陶俑的类型、服饰、军阵排列、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勾勒出古代陶塑艺术在北齐的发展脉络以及太原地区北齐陶俑的概貌,是系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纵横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行的一部重要典籍,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吉林大学文学院王锡荣和韩峥嵘教授合作译注的《战国策译注》,既有“解题”,在各国策文前介绍各国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策文情况等,又有“注释”,校正文字、训释疑难字词、串讲文意,还有比较切合文意的“翻译”,是一部适合普
本书精炼近300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识,各题目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内容简短精悍;取材广泛,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著名人物及历史掌故,不同于教科书和辞书;内容中穿插故事情节,生动呈现有温度、有态度的中国历史,是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经典读本。本书选取香港开明书店编校版本,本着正本清源的目的,对原书文字进行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朝神宗皇帝的传记。书中详细介绍了神宗的成长环境、熙宁变法、元丰改制、人事运用、对辽夏的策略等方面。神宗十六岁随父入宫,由王子而成为皇子、皇太子,继位为君。神宗于熙宁年间实施变法革新,书中详细介绍了力图富强的种种施为。后神宗主持元丰改制,以唐六典为蓝本,拟恢复三省制。书中还分析了神宗在初期中书宰执的人事动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保罗·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
客家,一个没有地域归宿的名字。它的起源之谜、语言之谜、名人爆炸之谜等等,都有待人们探索研究。本书对客家之谜进行了探索,揭示了一个独特民系在迁徙过程中凝结成的寻根意识、进取精神和冲天豪情。内容共分为八章:一、谱牒与血脉;二、“土著说”证伪;三、客家的人文生态;四、“客人开埠”:历史投影与未来构想;五、传统与创新;六、文化
本书呈现了中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夏穗生的人生历程。 夏穗生(1924年4月—2019年4月16日),浙江余姚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曾任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教授、主任医师。从事肝外科与器官移植学术研究60多年,是中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 夏穗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里也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经典历史人物传记。全书写定于1948年,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通过梳理、考订、辨析各类翔实的历史资料,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将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复杂多面的帝王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出来——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勤政爱民、夙兴夜寐的开国之君和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