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
本书将世界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排列在一条时间线上,带领读者沿着时间长河顺流而下,看到帝国的成败、文明的演化、科技的进步,从人类学会用火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从亚历山大的征服到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从中国的诸子百家到欧洲的启蒙运动,一览人类是如何历经400万年的时光走到今天。这本书搭建了一目了然的时间脉络,为我
历史文化村落是人类聚居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见证者和活化石,是历史创造的不可再生的重要遗产。本书聚焦浙江,在充分的田野调研和翔实的数据梳理基础上,以理论研究为支撑,构建具有指导意义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机制、模式、路径及绩效评价体系,以40个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村落为例,阐释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探索实践
1.主要内容。以全国粮食管理局的建立、发展、裁撤为主线,探讨其成立前的粮政机构,分析其成立背景;以全国粮管局成立组织架构、人事安排及其各项政策为主,分析其与抗战局势变化的脉络,以粮政制度变迁及其实施为主要线索,考察其各项制度在中国粮政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战时各项措施在不同省份实施效果与人民接纳程度,考察其粮政推行及其
本书以中山市龙瑞村为个案,通过考察不同市场环境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适应,探讨集体经济及其组织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当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集体的“统”与个体的“分”这对基本矛盾推动着集体经济不断进行自我调试。集体经济的变迁与选择展现了“农民集体”在不同的历史环
论文以近代华北乡村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了乡村公共空间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除前言和结语外,文章大体分为两部分,即前三章主要探讨近代以后仍大体保持传统状态的乡村公共空间与信仰资源之间的整合关系,后两章着眼于现代国家政权及宗教势力参与资源竞争后的乡村社会之信仰空间的形态。全文旨在探讨华北乡村社会中的民间信仰从家到村再到庙会
本书是国内首部专门研究斯图亚特时期英国君主外交特权的著作。结合中世纪以来有关外交权的理论,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转型的宏大背景下,本书考察了斯图亚特时期君主与议会在外交领域的持续冲突,分析了冲突引发的关于国家外交权力行使方式的争议,并论述了1688年革命之后该权力的变革过程与结果。本书认为,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君
礼图文献古已有之,并非宋人所创。自汉代时已出现专门著述礼器的图释类文献,多被称为《三礼图》。宋代是礼图文献著述的高峰期,诸如聂崇义《新定三礼图》、陈祥道《礼书》、杨甲《六经图》等作均各有特点。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全本为宋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聂图广集诸家之说,对于后世礼图文献的研究理路及著录形制均颇具参考意义。其内容自
中国货币金融史内容涵盖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和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古代部分自夏商周海贝开始到鸦片战争前的币制;近代部分鸦片战争后到民国货币金融体系。既是一本中国货币金融通史的专著,也是一部学术专著;既包含前者的研究成果,也是作者多年货币学术研究的结晶,如“中国近代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的论点。全书综合运用了历史学、钱币学、经
《相观而善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的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研究集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先生担任主编。该刊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