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研究对象,按照《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小学类、道家类等19类的顺序,对敦煌简牍、居延简牍、郭店简、马王堆帛书、北大藏简、清华藏简、上博简、银雀山简、张家山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天回医简、乌程汉简等等简帛书籍的文体
本书主要以武汉历史文化和城市现代化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及其城市形成发展所依托的主要区域为研究空间,刊发以武汉的历史、语言、文学、社会、经济、地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为研究内容的文章,学术性、综合性并重。2022年第2期的选题计划为:组织刊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等为选题的武汉文化研究的文章,以古籍文献、宋元明时期武汉
本书系统论述了马克思如何在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考察中初步实现对“群众”话语的革命性转变,提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群众史观的核心主题。随后又是如何在1848年和1871年革命的历史舞台上不断校验和深化自己的群众理论。研究发现,马克思关于法国革命的史学研究与其唯物史观思想理论锻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法
本书是诗人、评论家、陈超的研究生霍俊明整理汇编的书信集,全书收入陈超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去世数十年间与近百位朋友的重要书信上百通,既有陈超写的,也有写给陈超的,呈现双向互动的特色。通信人涉及当代文坛重要的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文化学者,比如牛汉、唐祈、昌耀、贾平凹、邵燕祥、谢冕、钱理群、钟鸣、舒婷、张烨、徐敬亚
本书以儒、道、墨、法四家为主,在介绍其思想学说的同时追溯其发展历程及在历史上的作用,并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发展,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问题。 本书可供相关专业学生阅读。 本书目录 第一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从2003年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现过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理论准备不足。我们的伟大实践,常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组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
《丰城县志》(清同治版),主修王家杰,总篡周文凤,清同治十年编,共16卷。本次出版《(同治)丰城县志》是对其的点校本。旧志为文言文,内容丰富,语言晦涩,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些保留日志原貌的影印本优点便成了缺点。此外,因以前雕版技术等客观因素造成日志字体缺谬,语句脱落出现讹文的现象,容易误导读者。还有因避讳改字等人为因素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1995年,大鹏所城被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
本书对《洪范明义》和《孝经集传》进行并行研究,从中找到了二者的耦合点,即二书中都饱含着规范社会各阶层生活和行为秩序的内容,并借用诠释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试图在传统经学、传统儒家思想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下研究黄道周的经学诠释,揭示黄道周经学注解与历代注疏的传承、发展关系,对黄道周的思想的整体特征、历史地位以及晚明时期儒学的发
作者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货币形态,如贝币、铜钱、纸币、白银等的特征与使用历程,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货币发展、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对王朝兴衰的影响与作用,从钱币的方孔谛观历史,角度新颖,图文并茂,是一部弘扬货币文化传承的佳作。 书中列有近3000张清晰彩图,并以表格形式归纳货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