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的对象是在二里头遗址工作的“非著名考古人”——技师、民工、实习学生以及地方乡绅、文保员,共计十五人。他们是与二里头遗址发现、发掘而密切相关的亲历者,作者通过自述与访谈形式,以平实、生动、鲜活的话语,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考古人物群像,记录那些与二里头遗址考古65年息息相关、鲜为人知却充满温度的人与事,致敬伟大考古工
该书作者查阅统计出自2001年以来二十余年全国各地各科高考试卷,从中遴选出122道蕴含有安阳元素的高考试题,涵盖历史、语文、政治、地理、数学、化学等学科,再由此选出其中考点精准对接安阳的,通过高考试题引入主题,层层解锁高考背后的安阳城市密码,将当下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关注点和悠久丰厚的安阳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紧抓一个城
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翻开了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新篇章,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书是当今考古学家王仁湘所著的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博类通俗读物,它通过十章47个主题和近二百幅精美图片,将一百多年来我国考古界学者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通俗性的转
本书收录民族图册《苗蛮图说》3种,共有清代贵州、云南等地各民族生产生活等情况的绘画111幅,并有对应的文字说明。
本书共两部分《苗蛮图册页》所描绘的地区,苗族人、老挝人和汉族人混居,与中国其他地方的风俗截然不同。图册按种类排放,在一部作品中就已展现出了一个地区和民族生活方式的全貌。《苗族生活图》的内容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反映贵州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图说文本。
稿从农民画家的主观视角出发,由其亲述生活、工作和创作的经历经验,通过个体的私人记忆,以窥农民画发展不同时期的方方面面,从而还原出一段真实的创作历史,一个具有美感和质感的世界。编者在通过中立、客观的态度呈现访谈内容的同时,又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感悟以访谈手记的形式对所述内容进行了补充,在字里行间展现出贵州农民画以丰厚的内涵
水族历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以世界上唯中国独有的水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形态。《水族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以田野调查结合史料的方式展现水族的历史文化。全书由绪言和八个章节组成,分别介绍了水族的族源族称、地域人口、语言文字与水书水历、风俗风情、指尖技艺、文学艺术与体育游戏、人物春秋、特色家园等基
苗族历史悠久,其文化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稿充分表达了苗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样态。本书作者伍新福研究员花费数十年在研究和撰写《中国苗族通史》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国内各地苗族的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的资料,撰就《中国苗族文化史》一书。本书
本书共绘制300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物图像,每种皆绘男女图像2幅,共600幅。图后皆附说明文字,措词用语浅显明了,简要介绍该民族与清王朝的关系及当地的风土民情。嘉庆年间卷九末又增补安南官人像4幅。所绘图像以描写外形为主,并注重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皇清职贡图卷七》,有云南等地的民族图像绘画72幅,并有对应的文字说明。
本书收录民族图册《苗蛮图册》2种,共有清代贵州、云南等地各民族生产生活等情况的绘画130幅,并有对应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