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古代经典选译”系列图书之一。《三国志》是一部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纪传体史书,详细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近百年间的历史,包括《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本书是对《三国志》的译注线装本,从浩瀚的《三国志》原著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影响深远的章节与人物故事,如“武帝纪第一”“
本书为“中国古代经典选译”系列图书之一,节选了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尚书》《礼记》的部分经典篇章。《尚书》部分摘选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中的41篇文献,涉及政治、宗教、思想、哲学、艺术、法令、天文、地理、军事等诸多领域。《礼记》部分摘选了《王制》《月令》《礼器》《内则》《中庸》等34篇经典文章,阐释了个人修身、
本书为“中国古代经典选译”系列图书之一。《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本书精选了原著的部分篇章并进行译注,所选篇章文学价值很高,注释文字对所注字词的解释准确,译文在准确和顺畅的基础上追求文采,较好地解读了原文的意涵。编者在每篇文章后撰写了相应的赏析,对整篇文章的结构、用词等进行了分析,进
本书为“中国古代经典选译”系列图书之一。“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均以纪传体编撰,记载了中国从古代至明末共四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内容涵盖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领域。作者精心挑选了书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及篇章,并以注释的形式对一些生僻词语做了解释;为便于读者阅读,还进行了文白对译,有利
本书属于大众阅读物,是关于器物美学的专著,供家长阅读。全书包括三篇十九章,涉及器物育美的原因、方式、方法。第一篇从器物的审美价值、器物美对成长的意义、器物的美育价值方面讲述器物育美的原因;第二篇从器物设计、器物形线、器物色彩与审美能力之间的关系,器物审美与中西文化交流、积极心理成长、美德、秩序感之间的关系,讲述器物育美
安乐寨村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招贤乡,地处焦作市温县、孟州市交接地带,东距温县城13千米,村域面积2.5平方千米。安乐寨村有省级文保单位司马故里遗址、汉代烘范窑遗址、安乐寨传统民居9处。有县级文保单位古晋城遗址、温国故城遗址、虢公台(贺酒台)遗址、兄弟书屋、关帝庙遗址。有建筑风格迥异的民居39处,有体现传统特色的古碑、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本书以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近代知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853-1926)半生苦读考中状元、弃官下海兴办实业、投资教育文化慈善的艰苦奋斗的一生。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市的农民家庭,半生苦读于41岁高中状元,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和379多所学校,积极筹办公益事业,使南通被誉为“
本书是一部关于国际主义战士何明清的画册。何明清,原名凯瑟琳·霍尔,新西兰人。1923年,她受新西兰圣公会派遣来到中国,后被调往安国圣公会医院任护士长,负责行政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何明清女士是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行医时的亲密战友,为抗战烽火增添了浓重而温情的一抹!本书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共同追思那些
本书为中共黄山市委党校干部培训关于徽州文化知识的专门教材。全书以进一步做好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着力打造“忠专实”“勤正廉”干部队伍为出发点,从徽州文化的体系构成、徽州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色、徽州宗族社会构建、徽州学术源流、徽商的崛起、徽州教育与科举的勃兴、徽州艺术的异彩、徽州科技成就与贡献、徽派建筑理念与营造风格、徽州文
吴越国在五代时期是发达的地区,当时吴越国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徕客商,使吴越国的经济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富庶,社会安定,所以文化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从而为吴越文化的崛起及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正式确立,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吴越国奠定了江南地区幸福富庶的物质基础,当地丝织业发达,瓷器业亦称雄于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