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外编》,为中国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赵学敏纂辑,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了走方医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共编为《串雅内编》4卷、《串雅外编》4卷。《串雅内编》介绍了“顶、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单方。《串雅外
本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器官移植;围产期重症;其他疾病。
本书以贵州中药民族药现代化三十年创新之路的知识为基础,以52味贵州特色品种为对象编纂而成。本书从52昧药材形态与分布、化学成分、鉴别、临床应用、药理毒理、成分控制、成方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地归纳、整理,力争通过整理,尤其强调民族药功效与中药功效、临床应用的异同,为贵州民族药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探究功效异同的内在
《四诊抉微》为中医诊断学专著,清代医家林之翰代表作。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精
本书作者基于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对中药炮制行业的准确认知,结合中药饮片炮制一线工作的深入体会,不仅将目前中药炮制的整体情况、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而且重点对常用的七大炮制方法、154种典型中药的炮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中药炮制理论和方法从书本上的炮制规范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从而确保炮制成
《血证论》为清代医家唐宗海著,成书于1884年。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进士及第,缘于其父体弱多病而立志习医。其父患吐血、下血证,照各书施治无效,遂着意探索血证诊治。曾遍览方书,深得《内经》、仲景书之旨,在此基础上,研讨组合方药,“用治血证,十愈八九”,著成“理足方效”的《血证论》,弥补了此前血证理论和临床整治的空
本书共二十一章,以儿科各类常见疾病为纲,从概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等方面展开阐述,尤其突出了治疗中用药常规,对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性。全书贯穿了儿科各类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展现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规范程序,有利于规范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行为,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有章可循。
本书共8卷,每卷1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8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论述,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疾患。
本书共10卷。卷一是医论及图说,医论共14篇,以介绍医学渊源、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位及脏腑、生理等。卷二为脉诀、脉法及色诊。卷三、卷四为本草徵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种,按草、木、金、石等分为11大类,概括其主治功效等。卷五至卷十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3种病证的病机及治疗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执业药师与健康中国战略、药品管理立法与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研制和生产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特殊管理规定的药品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