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宏观的视野探究中朝典籍交流,着重聚焦儒学典籍、史部典籍与文学选本三大关键领域。作者通过细致的研究和综合性分析,勾勒出古代朝鲜汉籍的整体样貌,彰显了古代朝鲜汉籍在体例及编纂层面对中国汉籍的模仿与创新,借此展现了汉文化的深厚内涵及其在东亚区域的深远影响力。
本书介绍了美第奇家族五代人的历史。包括美第奇家族如何创办和经营银行业务,并借此积累了大量财富;天主教会对于高利贷的禁令,如何与美第奇家族产生冲突,并推动了美第奇家族对于艺术的资助和对文艺复兴的推动;美第奇家族核心人物科西莫与洛伦佐的详细生平;以及这个家族从崛起到兴盛再到衰落的整个过程。通过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家族兴衰
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它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口从一百万缓慢增长到九百万就耗费了它八百多年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它在欧洲范围内获得了一种政治和文化上的自决权,也通过殖民扩张、海外移民和贸易,在世界各个角落留下了自己的印迹。与更为繁荣的加泰罗尼亚不同,17世纪时,它成功地挣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与同样富有生机的
本书属于突厥学研究丛书第四种。作者约瑟夫马夸特(JosefMarquart)在《库蛮民族史证》一书中利用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古代突厥文、希腊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种语言的史料,勾勒了1011世纪之际发生在欧亚大陆上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民族迁徙。作者把欧亚大陆西部的库蛮或波罗维茨与欧亚大陆东部的靺鞨、奚等民族联系起来,并对
《大哲学家中国100位著名哲学家画传》遴选了中国哲学史上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比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王夫之等,用中国国画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现了哲人的风采、风韵、风骨、风神,有选择性地还原了哲学家的生活世界,用数百字篇幅生动描绘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核心命题、影响力和后世的评价。言简意
《大哲学家:西方100位著名哲学家画传》遴选了西方哲学史上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用中国国画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现了哲人的风采、风韵、风骨、风神,有选择性地还原了哲学家的生活世界,用数百字篇幅生动描绘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核心命题、影响力和后世的
文化迁变是指同时对一些不同的国家空间及它们的共同要素进行讨论。它意在强调往往由于对身份认同的寻求而被忽略的文化交融的不同形式。身份认同自然地掩盖了文化交融现象,但也正是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不同的身份得以产生。本书主要从学术、移民、记忆研究、种族融合、感觉、文学等文化研究领域探讨法德之间从18世纪中叶起至现代的文化迁变过程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钟鸣旦教授(NicolasStandaert)关于十七、十八世纪中欧历史编纂学和历史纪年学交流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考察了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特殊体裁的史书纲鉴体史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西方的中国上古历史书写所产生的影响。这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讨论明末清初纲鉴体史著谱系和来华欧
《埃及史》主要以时间为序,记述了远古时期至亚历山大征服前夕古代埃及的王朝更迭与王位继承。全书涉及约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史以及400多位埃及国王,现今留存有114个王名,其中84个可与现代埃及学界发现并确定的王名做对比。《埃及史》也因此自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之时便被视为权威性的参考
本书是法国作家克洛德·阿尔诺于2023年出版的最新作品,以十个篇章讲述了毕加索与科克托横跨整个二十世纪的友情。这两位各富创造力的艺术家性格迥异:毕加索是惯于保持沉默的天才画家,而科克托是热爱社交生活的作家、诗人和电影导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人在震动了整个欧洲的巨变中相知相识,开始了他们延绵五十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