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册围绕李振华老师70余年矢志不渝献身沂蒙山区教育事业的教育生涯设计对谈话题,分“自幼至今,爱党爱国”“支教沂源,初历磨难”“教育教学,逆境突围”“爱生如子,愧对家人”“克勤克俭,奉献爱心”“沂蒙乡亲,情深意长”“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七章,对李振华老师的教育经历、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教育智慧及数十年来矢志教育研究与创
该学术自选集收录作者在山东大学近40年工作的科研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大板块:一,中国丝绸经济史;二,山东近代历史;三,港澳问题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与写作;四,孔令仁教授的学术风范;五,期刊编辑工作与《文史哲》品牌;六,大学文化建设与中华美德教育。其中,既有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探索,又有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阐释,展现了作者致力于
本书以时代进程为脉络,分文明曙光:原始造物与生活;青铜时代:从礼器到生活;帝国雄风:走向成熟的手工造物;六朝风物:开放、融合与清秀;盛世强音:从雍容华贵到精致内敛;造物转向:从造物典范到蒙元新变;集大成者:敦朴、实用的回归;转型前夜:复古、交流与碰撞八个阶段进行详细讲解,从思想文化、服饰、建筑、交通工具、日常器用等方面
本书记录了成都籍或本人及家人在成都的阵亡将士档案,按照“人名——时间”的体例排列,包括阵亡官兵将士调查表、证明书、遗属请恤材料、政府机关核恤材料以及追悼纪念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念价值。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记录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发挥档案流史存鉴、资政育人的作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订补。元吴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
本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计52万字。其中记帝王和大事的“本纪”12篇,记年代的“表”10篇,记典章制度的“书”8篇,记侯国的“世家”30篇,记人物的“列传”70篇。《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
本书是“中华文化经典”课程的教材图书,是帮助大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入门向导”。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所选典籍覆盖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等思想内容。上编为精读部分,主要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六部典籍,采取注释、讲解的方式进行深度阅读。下编为泛读部分,主要包括《尚书·禹贡》《礼记》《山
这是一套别出心裁的中国历史读物,以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历史阅读变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同系列共分为三本,书名分别为《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远古到秦汉》《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三国到大唐》《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两宋到明清》。每册都包含10万余文字和300多张插图,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严格遵循历史事实,每一段叙述文字都搭
本书撷取了梵高艺术生涯中大量片段,以严肃而生动的论述呈现了梵高的艺术发展进程。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梵高的十载艺术生涯,通过近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叙述和分析了梵高的艺术之路。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梵高大量书信片段,这些“梵高的话”,直观透露了梵高对人生、艺术的信念及对健康、死亡的看法,读者可由此一窥梵高的精神世界。
该书从清初在扬州聚集的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遗民和遗民画家的事实出发,以遗民视角考察遗民画家“在扬州”的生存生活状态及其与地域人文环境的关联,从而彰显出在清代美术史上,不仅有过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记忆,而且此前也有大量明代遗民画家大量集聚于扬州的现象,形成了诸如石涛、龚贤、查士标、程邃、恽寿平、罗牧、汪洪度、萧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