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东,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创意写作、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漫步红色宝山路》记录的是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红色印记,讲述这条具有红色遗址的街道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发生的历史故事,以及宝山路街道在党的领导下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由此,本书的重点内容分为两部分:“回望——一路红色印记”与“前行——一路砥砺奋进”。《漫步红色宝山路》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的历史沿革、习俗流变,梳理了该项目的传承历程,并结合史实阐述其教化功能,讲述传承人群和匾额背后的故事。
本书收录来自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等科技领域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主的40位深圳企业创始人的创业经历,记录深圳一线创新创业者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刻画深圳科技工作者的形象风貌。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清代杭州学者沈廷芳的著作稿本,搜罗历史上浙江人物资料,编排而成。原书24册,篇幅浩大,搜罗齐备,是研究浙江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此书向未刊刻,仅有此一稿本传世,更可宝之。今藏上海图书馆。此书经陈鱣、孙星衍等收藏,全书天头有卢文弨按语(据鉴别,非卢文弨手迹),或为誊录卢文弨之校勘意见。全书体例严谨,
本书讲述了晚清民国大学历史教学与历史学科体制的建立;教师教学;大学历史课程设置与教材等内容。
本著主要以新材料、新问题为中心而开展的有关中国史,尤其是关于从唐代开始直至当代历史问题的新研究,整个研究内容涉及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为研究篇,该部分是对有关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藏汉籍纸背宋代文献、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清代传牌、新见晋冀鲁豫契约等新材料,以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材料所见新问题的考索。第二部分则是对新近发
本书以明末清初福建遗民文人为重点研究对象,也涉及留寓他乡的遗民士人及入闽、入台抗清的江南遗民士人。主要以上述遗民群体共时性的多元化心态特征与历时性的心态嬗变为线索,着眼于闽台山海结合的地域文化视角,围绕遗民士人的著述、创作,对清初福建遗民士人在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意识下的遗民气节与家国情怀进行研究论述,探讨易代之际遗民士
本刊是关于中外关系史的学术期刊,拟采取集刊(以书代刊)的形式,每期30万字左右,拟1年2期,近年申请核心期刊。作者以本校中外历史,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同时约请部分国内外著名学者撰稿。读者面向校内外、国内外,旨在提高中外关系史专业的学科影响力和北师大世界史专业的学科知名度。中外关系史
本书所考察的是唐宋乡村控制问题和宋代乡村农户问题。作者意在从乡村社会的政治结构切入,研究唐宋的转型,或者唐宋的变革。作者对此问题的讨论并未循着以往的形式化思维,而深入到普通农户的社会生活史中间,通过感性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来认识这个变化时代发生的事件与历史意义。从2006年初印至现在已经15年了,基本观点仍然有意义,研究
镌刻有诗歌的石刻,是为诗歌石刻,简称“诗刻”。与诗歌刻本或写本相比,诗刻因内容与形式均较稳定,且存时久远,而独具“纪念碑性”。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瓯江上游,境内存见有大量历代诗刻。本书作者曾长期生活在丽水,深知当地诗刻资源丰富,所以从2013起就着手进行诗刻的调查与搜集。经过十年努力,共计辑得丽水历代诗刻77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