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宅不是军政要人,亦非草莽英雄,在学界独树一帜,但又长期偏安一隅,并无门生绕膝,在当代多种学科的学术史研究中,总是榜上有名,却又失于简略。但是李安宅人生与学术的丰富性、独特性,又决定了他不可能长期沉寂,终究会有很多人走近他身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近些年来,李安宅研究异军突起,隐然间竟有多学科“围观”之态势。 李安宅
朱轼是清初理学名臣,在清代前中期政治与学术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从政治、学术、社会三重维度诠释理学名臣朱轼的学术与人生,以理学思想为主,将政治、学术、社会统合为一体,系统探讨朱轼的政治思想、理学思想、礼学思想、史学思想、社会教化思想,以及他对礼理关系、礼法关系等的认识。同时,将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理学官僚群体,考
《第七卷·流年碎忆》为宁可先生的回忆录,是他去世前撰写,经过十余年的积累,终于碎忆成篇。2012年7月,宁可先生获知罹患肺癌后,在医院仍然笔耕不辍,除了校对和修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一书外,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回忆性的文章上。《南开杂忆》《儿时记忆片段》是从2005年开始撰写;《北大的四位老师》是2008年为北大校
本书主要涉及巴文化历史、考古及文学研究。全书从巴文化研究意义与向度、巴文化历史源流与考古、巴文化与古代学术文化传统等方面给予跨学科研究和探索。结合当下“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详细地揭示了巴文化区域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及南北交通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和地位;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详细探讨了“巴”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特征。尤其是巴
古往今来,河北大地人杰地灵,出现过许许多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学者等。全书选取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73位学人,考订其籍里,梳理其生平行事,清理其学术著述,进而提炼概括其学术思想文化的基本观点与学说,并将这些观点学说放在燕赵与畿辅大的学术生态中,阐释其学术思想的生成原因,发展流变过程,梳理其学术渊
本书作者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历史学领域的诸问题,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书收入论文和文章17篇,是作者在蒙古史、元史研究方面多年来的主要成果。
"本书用一元地理科学观和方法论,阐述现代地理课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学术思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地理科学的学术地位、学术领域、社会影响和发展概貌。本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球系统,介绍地理科学有关的宇宙知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效应、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第二部分为地理空间,介
本书精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致敬革命前辈”栏目刊发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英雄故事,他们中既有为人所熟知的革命英雄,又有许多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的战士,如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方志敏,面对敌人的屠刀、不卑不亢的小英雄王二小,被誉为上甘岭“神枪手”的邹习祥等等。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
本书以史论兼具的笔法,详述了王世贞的一生,他以文不朽,虽然倡导文学复古运动,推崇秦汉散文、汉魏古诗和盛唐近体诗,但是他始终以真情为基,以格调、博识、才情等为翼,做到“师古”和“师心”相统一,走向自然之境,主张“有真我而后有真诗”“诗以陶写性灵”,成为后七子向晚明性灵文学过度的桥梁,影响深远。
本书旨在以文本与图像纪录和梳理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不同面貌,编辑成册,留存档案。记录2022年不平凡的历程中具有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档案。记录一种存在的证据,一个时代深刻的精神印记。全书分为策展人档案、年度艺术家档案两大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