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程开甲、高铭暄、顾方舟、郭兰英、南仁东、秦怡、王蒙、卫兴华、吴文俊、叶培建、于漪等11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生平经历及突出个人事迹,分11个独立单元进行叙写。本书紧扣时代主题,传递时代新声,生动讲述了作为先进榜样的“人民科学家”“人民艺术家””人民教育家”们的感人故事,以文字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旨在帮助青少
一位世界著名桥梁设计建造大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邓文中,在阔别中国30年之后,改革开放之初回到中国。一脚踏入了中国现代桥梁开始大规模建设的新时期,也遇上了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的新时代。这位一生与桥梁结缘的造桥大师,从此与中国的桥梁结缘,与重庆一批富有活力,敢于创新的年轻团队结缘,在重庆这个中国
该著作系国家“十二五”民文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蒙古部族史研究丛书》之一,由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内容主要研究土默特部史所乘承的观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明末清初期政治局势和达延汗的统治,归附清朝前后的土默特,绥远城的建城及派遣驻防将军的相关历史,厅道等机构的设立、民国时期归化城土默特,东土默特部的起源、札萨克世系、
本书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村落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梳理,这时期的村落文化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村落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着重分析了当前村落文化的现状,从宗族文化、宗教文化、人情礼俗文化、伦理文化四个方面对当前村落文化的现状以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综上,总结出村落文化及
本书所录器物题铭为山西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除“碑刻题记”以外所有铸刻或题写于质地为铜、铁、锡、木等物体上的文字。
武威既是古代河西走廊的政治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节点,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本书是武威市第一次对当地文化开展的;的系统口述整理,被访人都是在武威文化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专家与传承人。全书乡共16篇,被访者17人,通过口述访谈的形式,分别从文物发掘、保护,地方文化的整理、宣传传,非遗项目的保护、传
江南记忆,令人沉醉。文人雅士们忆起江南,总免不了提起笔来,将一腔思绪化作千言万语,引人入胜。吴门郑逸梅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雅士。逸梅先生在苏州长大,成年后又笔耕谋生于沪上,对江南一地,感情深厚,写下了诸多关于江南的文章。本书即收录逸梅先生此类文章,文辞优美,内蕴深情。书中文章录自民国老报纸、旧时出版物等,荟萃江南记忆,均
本书系南方都市报对活跃于中国研究相关领域的海外学者的系列采访结集。本访谈录由书及人,由学术及人生,既梳理海外汉学家的学术历程、研究成果、视野方法,也书写其中国情结、人生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人生境遇、性格禀赋、学术信仰和研究志趣。本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当代海外汉学留下一卷璀璨鲜活的人物群像,为读者公众勾勒出当代海外汉学的
作者在深入阅读、研究孙犁作品和关于孙犁的一切现有材料、评论的基础上,以客观、平实的态度对待孙犁及其创作成就,写出了孙犁从出生到逝世整个近90年人生的经历、所作所为以及其行为背后的时代背景与心理因素的分析,使得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多姿多彩的孙犁呈现在我们面前,便于我们了解孙犁,学习孙犁、继承孙犁。这是一部对于当代作家有启
这是一本介绍苏曼殊一生的传记。他生于乱世,身如飘萍,红尘一游,浮生若梦。他是诗人、天才、情种、革命者……他关心时事,积极投身革命;他悲观厌世,辗转漂泊。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出世与入世间纠结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