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山大学“推理、论证与传播文库”之一,丛书主编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熊明辉,译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张瑛。本书主要进行对引用和报告的语言哲学和语用学研究,首先介绍了引用的使用,主要指引用的论证性使用及其处理;随后分别讨论了交流意图与承诺、在模棱两可和错误引用之间建立承诺、承诺的错误归因策略以及评价修辞学的稻
本书分为十卷十四编,约400万字,对中华美学自史前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漫长历史进行了系统、完整的阐述。全书的特色主要有:一、突破学术界通行的中国美学史写法,将汉族美学视野扩大为中华民族美学的视野,对其他美学史版本没有写或一笔带过的内容,如史前美学、秦朝美学、辽朝美学、金朝美学、西夏美学、元朝美学等,进行了比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呼唤、人民的需要,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党在百年奋斗中凝聚的哲学结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宝贵成果,是新时代实现伟大变革、新征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基础,以习
当前,中国和世界尤其是东亚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韩国的学术交流也逐步活跃起来。对于儒学特别是朱子学研究来讲,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动向。本书的创新程度是比较大的。从研究内容来看,这是世界上首部对东亚儒学中人心道心问题的系统的、专门的、精深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本研究注重文献考据与义理分析相结合,注重逻
作者提出,在亚里士多德以《物理学》和《论天》为代表的关于自然世界的著作中,既有修辞式的表征,更具备哲学式的内核。必须考虑到自然哲学的政治危险,才能理解亚氏的修辞术。本书提供了相关例证,用以说明亚里士多德曾刻意伪装自己关于自然世界的部分思想,他一面以其写作方式缓和来自权威的敌意,一面仍然着眼于解决终极起源的问题。作者在证
以老年人如何接受老年生活为主题,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撰写了八个主题。主题一:我老了吗?介绍衰老是生命不可回避的主题。衰老的意义和老年期的特征。主题二:众口评说老年期:比较传统老年观和现代老年观,倡导积极、健康的老年心态。主题三:生命不能承受之“老”:介绍老年期的适应不良症状,探讨老年适应不良的表现及成因。主题四:适应是一生
本书以“金融化生存世界”为主题,从三个部分剖析了金融化的本质和问题。一是金融化的哲学基础,从金融起源及其本质、金融化的演变、金融资本推动金融化进程等方面,理清楚金融及金融化范畴及其本质,进而阐明金融化为何是个哲学范畴。再从资本技术同盟和意识形态方面,阐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类金融化生存世界是如何生成的。二是金融化的
本书是关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专著。本书首先梳理了传统西方政治哲学关于“公共领域”研究的脉络和基本思想,包括古希腊罗马以及西方近代以后马基雅维利等人对于西方“公共领域”的研究;其次,重点研究了阿伦特、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最后对于西方社会重建西方的“公共领域”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当
中国传统哲学虽然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等发展阶段,但其基本思维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决定这一基本思维模式发展方向的大致有两个方面,即实在论与道德论。中国哲学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特点?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其与西方哲学的相关思想有何异同?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李存山先生是这两方面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为
《湛甘泉先生文集》,三十五卷,明万历七年吴沦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广州大典》收录影印本。本书收录湛若水一生重要文字,包括章疏、诗文、序、记、墓志铭表、语录及单篇专著,本书主要阐述他的“万事万物莫非心”、“随处体认天理”等学术观点,反映了湛若水与陈献章、王守仁及王湛各位门人的相互关系。因此该文集不但对了解湛学十分重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