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是一部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社科作品。作者结合王阳明的亲身经历、经典语录,以通俗轻松的语言,系统阐述王阳明的学说,提炼出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立志”“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格物”“事上磨练”“存天理,去人欲”……本书共有21章,每章以金句加上度阴山解读的形式,让阳明心学爱好者用21天学习和掌握心学基础。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本书主要以中华书局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为底本进行考订及改正,以“死是开始、生是结束”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庄子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体系,包括生死一齐、乐死养生、至乐无乐、万物平齐、虚己游世、无为而为等观点。全书撷取了《庄子》中的精彩章节,采取直
胡安国与子胡寅、胡宁、胡宏,侄胡宪乃两宋时期著名学者,理学名臣,经学家,教育家。北宋败亡后,宋室南渡。胡安国父子为躲避战乱率家人从湖北荆门迁徙至湖南湘潭碧泉、南岳衡山,筑庐定居,讲学授徒,奉诏纂修《春秋传》,创建湘潭碧泉书院、南岳文定书院。从而奠定了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域性的学术派别——湖湘学派。南宋时的东南三
《〔康熙〕玉泉山寺志》三卷,清李芳修,栗引之撰,清康熙木活字印本。卷前附修志捐银之姓名及金额、玉泉山寺图。卷上为:山水、营建、公据、事纪、古迹、禅宗、护法,卷中为词翰、文,卷下为诗。《〔光绪〕玉泉寺志》六卷首一卷续刻补遗一卷,清李元才、陶赓唐修,清释亮山等纂;清释月禅、释圆妙增补。清光绪十一年刻本,清光绪末续刻补遗一卷
本书系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学生优秀论文集,体现了当代学子的理论素养及学术水平。《理论思维的追寻与爱智之忱的弘扬——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生优秀论文集》全书按研究方向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宗教学、伦理学与逻辑学四个大类,包括2007—2015届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二十余篇。
本书为通俗传统文化读物“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一种。“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阐述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深刻而广泛。本书首先介绍了《孝经》的成书与思想内容,接着
本书为通俗传统文化读物“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一种。“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阐述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本丛书所选书目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元典意义。本书从刘安、新道家、《淮南子》及
本书为通俗传统文化读物“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一种。“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阐述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本丛书所选书目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元典意义。本书通过对《庄子》文本的解读,介
本书为通俗传统文化读物“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一种。“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阐述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本丛书所选书目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元典意义。本书从老子其人其书、老子的思想核
本书为通俗传统文化读物“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一种。“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阐述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本丛书所选书目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元典意义。本书介绍了孟子本人生平与《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