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唯物史观为视野,对人本德育缺失的社会根源进行探究,指出历史上人本德育未真正实现的社会根源,是以往德育人本的追求被政治系统扭曲,其实质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人民主体性的缺失。进而,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具备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条件,即意识形态与人类基本价值(后者是人民主体性在精神领域的体现)的辩证平衡状态。将这一辩证关系贯彻
本书首先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消费文献进行回顾,对中国高校非学历教育消费评价的宏观政策环境展开分析;其次,分析教育的消费性质及消费行为特征,对教育消费作出相关界定;再次,构建中国高校非学历教育消费评价框架,分析中国高校非学历教育消费评价必要性及标准,并对中国高校非学历教育消费进行具体评价;最后,提出中国高校非
本书以近代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光华大学(19251951)为研究对象,在顾及光华大学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教学与学术发展情况的同时,重点讨论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之下,光华大学与国家、政府以及政党之间的互动,展现这样一所私立大学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并为近代中国私立大学为何失败这一问题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创新创业变成了大众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选择,正在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大学生创业者将成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力量。本书从生涯发展角度聚焦地方高校中的创业大学生,分析了这个群体的创业特征及他们遇到的现实困难。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率和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国家需要在操作层
本书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网络调查,调研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现状,发现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立足我国国情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机制。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立足新兴媒介环境,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更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当下,社交媒介关系通路中的风险信息交互深刻形塑着众风险认知,公众依托社交媒介所建构并维系的关系接收、传递、索、生产风险相关信息,据此形成自身风险认知的同时,传递并扩散风险论识。本书
家庭作为私人领域,其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并不为大众研究所瞩目。近年来,经济史量化材料越来越丰富,在欧洲相对完整的人口史数据集就不止百余个,各类包含量化内容的民族志材料层出不穷,成为可以深探的沙盒与富矿。本书的14篇文章,研究时段上起1500年欧亚大陆经济分流时期,下迄21世纪,覆盖了英国、意大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提供
新工科创新创业竞赛训练立足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动向,锚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聚焦新工科创新创业赋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发挥积极作用,已经受到实务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思考总结。全书试图呈现有关新工科创新创业竞赛训练的前沿研究洞察和创新实践指导,以
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学校治理的主体不再是以往单靠政府的统治和管理,而是强调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民主化管理。目前学校治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书将以学校治理的各个权利实现和制度设置出发探寻学校治理的新生态。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内容涉及高校治理中学校、教师、学生等相关主体的权力及冲突。第一章论述教师权利冲
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性者”,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能动性,通过读书、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提升教育素养,创新教育方法,积淀教育智慧,努力成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者通过反思30余年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和自身成长历程,从一线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出发,选取青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