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稀见版本辑存续编》全套共20册,对明嘉靖时期稀见阳明文录版本的收集、复制与研究,学术界取得可喜的成就,但还有不少亟待深入研究的空间。本丛书则立足于近几年国内外新发现阳明先生文录嘉靖稀见版本7种,包括海外藏增刻广德版阳明文录4卷本孤本、嘉靖十四年钱德洪增刻黄绾阳明存稿28卷孤本、增刻阳明文录24卷本孤本、修缮云南
生命与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面对当下生命及其教育所遭遇的诸多问题,生命教育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但人们大多是移植、借鉴甚至照搬西方生命及其教育理论,试图以此来解决我国的生命教育问题。西方生命及其教育理论由于其文化教育的差异性不一定适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教育土壤,难免存在南橘北积、水土不服的现象。另外,在一些标榜
本书按照中国哲学“体”“相”“用”“理”“养”的内生逻辑,分为“存在论”、“法则论”、“主相论”、“机理论”、“摄养论”五个部分,共二十五章,另加“导论”与“结语”,对伦理合法性、伦理载体的虚与实、伦理普遍主义、伦理的关联方式、伦理学知识的依赖性、主要伦理法则、伦理效度、伦理应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伦理关系、伦理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等。本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4年第2期总第34期)》包括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的学理阐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划界、限度及启示等文章。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神童轶事、政治活动、艺事活动、家庭教育、婚恋经历、生平轶事。收集了部分梁启超研究专家及新会梁启超研究会会员撰写的梁启超故事近百篇。内容贯穿梁启超波澜壮阔的一生,既有反映梁启超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所作艰苦卓绝努力的曲折经历,也有描写梁启超学术业绩方面的传奇轶事,还有梁启超日常生活中平易简朴、感人肺腑
本书的主题是从通用人工智能的视角来诠释中国的思想。作者致力于搭建人文社科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双向连接,本书以人工智能的数理与认知模型诠释中国思想,试图为中国优秀哲学思想构建严格的数理体系,以便中国思想可以在正在到来的智能时代指导社会治理与实践,从而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本书先从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说起,基于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历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心理学小书。古鲁是一只长着红耳朵、红鼻子、红嘴巴的熊,内心充满冲突和自我质疑的她在迷茫时偶然来到了月球旅馆。这是一个心灵穿梭的空间,在这里,成年的古鲁回到过去,以未来的视角与小古鲁进行对话,用通俗的心理学知识解决了小古鲁的困惑,帮助她穿越了生命里的七道难关(死亡与父母的关系、外貌的困扰、与他人的关系、
本书收入了2023年9月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孔子学会联合主办的“文明互鉴视阈下的儒家思想与齐鲁文化学术会议”的参会论文,总字数约39万。来自中国、希腊、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伊朗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紧扣会议主题,以文明互鉴为视阈,对儒家思想与
本书试图探究概念的本质,围绕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论,集中关注概念的发生学与表征问题。前者立足于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探讨新概念发展的机制;后者回答概念如何表征对象,即意向性内容与认知内容,两个问题集中体现于概念笛卡尔主义者福多的理论。在对福多理论的批判性考察中,本书尝试提出概念经验主义的纲领,建议概念应该是基于知觉运
《郭氏传家易说》是郭雍的易学代表作,成书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因其说一本于其父郭忠孝,故以“传家”为名。《四库全书提要》云:“雍是书虽云本其父说,而实多出于自得。”郭雍从其父学,推崇二程而又自成一家。该书秉承义理解《易》之风,在释《易》中强调“以经解经”,用儒家诸经典和《周易》相互引证、互为发明,提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