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1215年至今的800年欧洲猎巫史,重点介绍了如天文学家开普勒为母洗冤、消失的小镇、塞勒姆女巫事件、真实的黑魔法、画家戈雅与女巫、歌德的巫师狂欢、20世纪的巫术裁判所、现代电影电视中的女魔法师等内容。通过现代欧洲质疑传统信仰的角度,作者重新审视了残酷的女巫审判及其受害者的命运,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男男女女被当作
本书总结了古今中外诸多高手们常用的思维模型,来帮助读者提升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拿捏职场、升职加薪。在内容安排上,作者研究了众多商业和个人成功案例,总结了100种工作和生活中常用又好用的思维模型,如护城河理论、三八理论、笛卡尔思维模型、费曼学习法、黄金圈法则、木桶原理、四象限法则、逆向思维等,从个人成长到企业管理,从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全面教材,贯穿数千年的思想脚步,划分为三十七章,各章列举专人(哲学家)、专书(哲学典籍)、哲学问题或学术事件作为探索,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娓娓道来。作者将中国哲学史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可视为“中国文化原初形态的百花齐放”;第二阶段是两汉魏晋,可视为“儒学转型而趋衰与道家玄理之再现”;
本雅明的文字,无论置于哪个时代都历久弥新,而其身为哲学家、文学、艺术评论家、左派思想家和译者的多重身分,更让他的作品被各个领域奉为经典之一。本书为德语直译,分为美学理论、语言和历史哲学与文学评论等三个部分,收录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纪的都城》《译者的任
道教在明代(1368—1644)发展演绎出的种种精彩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作为道教祖典的《老子》诠释在明代也进入新阶段,出现新现象。以诗文为基础的文学、以疏述为主的注解、以语录专论为基础的阐释形成其基本文献资源。书稿以个案的整理与研究为基础,从目前可知160余家明代《老子》学者中择取了诸如朱元璋、宋濂、沈一贯、湛若水、
本书在翔实史料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顺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梳理了“顺文化”在国学中的地位、发展史;挖掘了“顺文化”的优秀品质、“顺文化”在历史文化中的存在样态;厘清了“顺文化”的概念、价值和意义;分析总结了“顺文化”的在历史文化中的主流性、亲民性、赋能性、助力性、引导性等。是一部全方位、多维度阐释顺文化的论著。
我为什么是我?宇宙有尽头吗?为什么语言能伤人?撒谎一定是不对的吗?孩子的脑袋瓜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拘谨的成年人不同,他们不在乎问题是否合适或愚蠢,而常常会质疑大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总想看到事物背后隐藏的奥秘,试图弄清楚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像所有父母一样,赫什维茨总是被他的两个孩子雷克斯和汉克问个不
《道德经》是老子对自然万物,对人生、社会等方面进行观察后所做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是现存最久的《道德经》完整抄本,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书将帛书版《道德经》与传世本《道德经》并行排版,对照解读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的甲、乙两本,西汉河上
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情感问题是关乎人类生活和实践的基本问题,也是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永恒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的相关问题,深入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内部,挖掘其问题意识,并对其演进逻辑进行细致考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弗朗西斯·哈奇森、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哲学家关于情感问
《国际儒学论丛》愿意为儒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尽绵薄之力。本辑刊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是“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儒学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将在国际化的百家争鸣中创新发展。本刊期待您的创新观点,愿意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儒学发展增加活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