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旨在针对本科生培养科研兴趣、养成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该计划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雄厚学术资源,在科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接班人才。本书从2022年度“新苗计划”课
2017年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政治任务。围绕这一重要任务,中国社科学院党组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集中精力、持续发力
本书对有关城市及其未来的辩论做出了贡献。它提出了“近距离城市”或“15分钟城市”的概念,在这个城市,你每天所需的一切只需要分钟就能到达。简而言之,这是一座以市民生活为基础,以宜居理念为基础的城市,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生活所需,并与他人一起生活。
社会的贫富差距能被消除吗?是什么诱导人们去犯罪?如何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在探索如何治理社会这个重大问题,而社会学家已经给出了一些方案,这些方案持续塑造着今日的世界。本书通俗易懂,精炼有力的解释破译了高深莫测的社会学术语,清晰精美的图表剖析了深奥难懂的理论,机智诙谐的例证燃起了我们对社会及其制度的
"《求职面试英语口语教程》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以知识迁移和实践运用为目标,教材更加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本教材始终以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为核心,同时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思维能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具有
本书是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文库·荣休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为林岗教授。作者精选其学术生涯中的20篇探讨文史问题的文章,将其汇编成册,内容丰赡,多有创见,具有浓厚的学术性与专业性。全书共分为两辑,第一辑为文学或美学论著等,共13篇;第二辑为文化、历史和政治哲学论著,共7篇。
这是一本管理类图书。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国学经典之博大精深,虽皓首穷经亦难完全会意,故其精要至今已渺渺不为人知。古今事理相通,借古可以鉴今。本书上溯国学经典,下承中国现实,解读中华经典智慧,探寻全球领导力前瞻理论,努力尝试为当代领导力发展提供一个新角度和一种新思维。本书以点面结合、古今交汇、中外互映
人无法在社会中孤立存在,每个人的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脉已经成为个人发展和成功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而要挖掘人脉资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十分讲究分寸,也就是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既不要太被动也不要太过分。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本书主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讲述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基本政策与状况。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福利概述;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公共福利;儿童社会福利;老年人社会福利;妇女社会福利;残疾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概述;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城市社会救助等。
本书作者瑞文·康奈尔称其为“北方理论”,而基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南半球)的经验的社会知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本书重新整理并阐释了澳大利亚、非洲、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朗、二战后的拉丁美洲和20世纪70年代的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理论,试图以“南方理论”一词,唤起人们对知识领域中的边缘中心关系的关注,囊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