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一种独特的哲学视角向读者引介伦理学,这种视角融合了规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诸如“什么东西有价值”和“我们的道德责任是什么”)与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诸如“什么是价值”和“道德责任由什么构成”)。这部著作兼顾当代讨论与经典文本,精辟阐发了霍布斯、密尔、康德、亚里士多德和尼采等思想巨擘是如何开展道德哲学研究的,尤其关注
教授爷爷给孙女讲《论语》的精华实录。分为上中下3卷,包括《孔子其人》《仁者爱人》《博文约礼》《讷言敏行》(孔子弟子)5个篇章,共57讲,每讲围绕一个主题,在对具体文句的解读和阐释中,以祖孙对话的形式讲解《论语》中与为学、为人、处世相关的人生至理,带领孩子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魅力。配备有声书资源。北京大学蒋绍愚先生
人们都想适应并对创新和变化做出反应,很多人不擅长预测未来,而有一小部分人却思路开阔,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反思错误,改变路线、从许多不同维度看待问题,抓住趋势,创造未来。全球知名的创新者、演说家杰里米·古奇创办了趋势预测网站Trendhunte,累计浏览量突破20亿次。CNN时事节目称该网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胜选关键。在成功
《孝经》自古具有“圣言之要”“六经总会”“六艺宗旨”“国学统宗”等称誉,是“十三经”中文字最少的一部,但就其内容的涵盖性和权威性,影响的普遍性和深刻性而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哪一部书可与之相比。《孝经》学习应立足本经,参考他书,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做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扬弃地继承,最终实现《孝经》孝道思想的创
祛弱权视域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以祛弱权为价值基准的各种生命伦理问题。祛弱权是人人享有其脆弱性不受侵害并得到尊重、帮助和扶持的正当诉求。祛弱权伦理的基本使命在于,从探索伦理实践中具有权利冲突性质的重大现实问题入手,提炼总结以祛弱权为价值基准的伦理学的总体架构,从祛弱权的全新视角反思、审视伦理视域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相关问题的
1.本书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35)》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的《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为依据,以青年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需求和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需要为立足点,共设计了七章内容,包括认识生
《陈亮集》是宋代“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文集,由当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邓广铭先生校点。 陈亮《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由其子陈沆在其过世之后编成,但自元明以后已经湮没不传,流布于世的多以明成化年间永康龙川书院三十卷本为祖本。邓先生利用流传海外的珍本——南宋末年刊《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将其中所收陈亮文与明成化
本书为康德著作全集的最后一卷,主要包括康德关于逻辑学、自然地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康德曾经在格尼斯堡大学多次开课讲授这些课程,被认为是教育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而他的逻辑学讲义则是对其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述和概述。本卷内容大部分为首次译成中文。与《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相比,本书增加了各篇科学院版的编者导言、科学院版
本书是《康德著作全集》的第8卷(注释本),主要收入康德1781年之后的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人的种族的概念规定》《论目的论原则在哲学中的应用》等等,丰富了康德在哲学、政治学、神学、语言学、自然哲学等各领域的观点,研究这一时期的著作,是理解康德后期
本卷包括康德两部重要著作:《学科之争》和《实用人类学》。前者分别讨论了哲学学科与神学、法学、医学等的分歧与争执。后者第一部分为人类学教学法,论述了人的认识、情感与欲望能力;第二部分为人类学的特性,对人类在个体、性别、民族、种族、种类方面的特性作了简要探讨。两部著作都是康德的重要作品,特别是《实用人类学》,是人类学史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