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陈高华先生在1979年至2018年有关元代佛教的文章20余篇(2000年前6篇,2000年后14篇),是陈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的重要思考。书稿或在著名刊物如《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或见于大学学报、集刊。这些公开发表的文章,有对元代佛教、元代江南佛教概述性的论说,也有诸如《元代
本书首次完整地考察了僧安道壹的籍贯丶出身寺院丶生卒年丶一生刻经的顺序丶分期丶书法艺术成就丶在书史上的地位,以及僧安道壹的佛教信仰倾向,详细考证了与僧安道壹刻经有关的寺院及刻经规模形制与具体年代。是目前研究僧安道壹最完备丶最扎实的一本专著。作者自一九八六年以来,积三十四年田野考察之功撰成。
人类是创造意义的生物,你一定也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游刃有余地迎接生活抛来的一切考验,在改变中升华。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在做出改变时往往坚定地依靠自控力,这种方式导致改变的过程既艰难又痛苦,结果总是半途而废。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习惯的力量。本书通过探索习惯的运作方式及其背后的神经学原理向我们揭示了自控力资源的可耗竭性,认为只
熊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一作子贞),晚年又号漆园老人、典岗逸翁,湖北黄冈(今团风)上巴河张家湾人。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佛家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
本书为吴晗先生的文章合集。在古代社会的严酷环境里存活,就必须拥有符合时代的处世智慧。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皇帝有皇帝的处世智慧,官员有官员的处世智慧,军人和百姓也有各自的处世智慧,每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门秘诀。本书精选史学大家吴晗的多篇文章,以历史的眼光解读老祖宗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宝贵智慧。本书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是一本培养思考能力的自助学习类图书。通过打破固有的观念,跳出现实的局限性,去学习如何思考,从而得以自我提升。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九个章节,分别从否定的角度,探讨生活中会存在的破坏人生的方法,盲目追求方法论,无法分清大事和小事以及是否能寻求到真正的安心几个角度,引导读者摆脱固化思维,换一种思考方法去锻造“会思考”的大脑
《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附《日知录之余》四卷、《谲觚十事》,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撰,道光学者黄汝成作《集释》。《日知录》为顾炎武读书时随记的考辨性劄记,积三十余年而成,凝聚了顾氏一生心血。顾氏自谓平生之志业皆在其中。凡三十二卷,不分门目,有条目一千余条,编次大抵以类相从。内容宏富,涉及经术、治道、博闻等。是书考据精详,《四
《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出身于仕宦世家,奉父命师事同里李谷平。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二十五年(1546),在乡里近处辟石莲洞,此后多静居洞中,然仍以兼济天下为怀。一生孝友谦让,清廉耿介,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念庵作为王阳明后学,其实一生
《逻辑学启蒙》的英文原著作者为英国逻辑学家威廉?斯坦利?耶方斯。本书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著作,主要涉及单一独立命题中类项的划分、语言和词汇的规范使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式等内容。作者竭力倡导归纳逻辑,并指明人们只有通过归纳逻辑才能获得新知。书中深入探讨了逻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归纳逻辑的概念和特征。译者首次
本书探讨了具身认知理论如何阐明心灵的方方面面,包括意向性、表征、情感、知觉、行动和自由意志、高阶认知和主体间性。加拉格尔主张重新定义“心智”这一概念,他借鉴了实用主义、现象学和认知科学的观点。生成主义作为一种自然哲学立场,对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和理论意义。加拉格尔认为,与感知和行动的基本现象一样,反思、想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