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科耶夫在给法国政治领袖戴高乐的建言书《法国国是纲要》里提出拉丁帝国理念,本书即围绕科耶夫拉丁帝国理念编译而成。书中所录文献从三个方面介绍科耶夫的思想:一是国际政治方面,选录了《法国国是纲要》、科耶夫和施米特的通信,以及科耶夫应施米特之邀的讲演;二是神学方面,选录了《科耶夫-费舍德文献》;三是与科耶夫整个论证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其一贯的敏锐而毫不妥协的风格,直指人内心最深处的欲求,为在恐惧中挣扎的芸芸众生,点明了洞察自我、解放心灵的一种可能。他提出,唯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恐惧的来源,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
《深度工作》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 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
本书为礼学名家王关仕先生的代表作,共计六章,首章考叙服饰之源流、形制之标准、文饰之意义;二章为名义之考辨;三章为色度之考辨;四章为服章之考辨;五章为形制之考辨;六章据服饰以考辨经义。尤值得一提的是,书前配有一百余幅精美插图。因此,本书对于还原周代之服饰形制,缕析其文化内涵,从而激发我固有之民族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黑格尔主义与人格》是塞斯所作的第二期巴尔福哲学讲座(BalfourPhilosophicalLectures)的讲稿,是其于1886年接近冬季学期时在爱丁堡大学讲授的。该讲座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之前关于苏格兰哲学的课程最后一讲时被提出来的。该书主要包括6讲:康德与新康德主义费希特黑格尔的逻辑与经验的关系作为形而上学的逻
一个在现代道德哲学中被广为接受的教条认为,康德伦理学和后果主义伦理学站在对立的两极。然而近些年来,该教条受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康德伦理学与后果主义伦理学之间的相容性问题,甚至尝试提出了各种版本的康德式后果主义。 本书在批判性地梳理了各种康德式后果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康德式至善后果主义。这种新的康德
《普罗泰戈拉》对话背景设定在伯利克利时代,即公元433年,苏格拉底当时约35岁。这篇对话被人们视为柏拉图的精品杰作,它不仅刻画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个两位著名智者普罗狄科和希皮亚的思想概要。普罗泰戈拉在雅典的活动、他与伯里克利的友谊、他为城邦起草法律、他的不可知论和他的全部作品,促使人们对智者的教育
本书为阿拉伯著名思想家伊本·西那的重要著作,为其《治疗论》的第六卷。全书分为四部分,分别论及治疗逻辑、肉体、数学和形而上学。该书泛论哲学,思想核心是关于存在的本体论。伊本·西那试图一方面维护对真主超验性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也要表明必然存在与或然存在之间的连续性。伊本·西那的这种
本书分析的是道德文化因素在美国发展自身和维持其世界霸权的两百多年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性实力,能够为美国赢得现实的成功,但不能赢得其价值支撑。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注重道德文化建设和国际道德形象塑造,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不少人的青睐和支持。但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国际道德形象每况愈下,甚
本书集结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近五六年来阳明学研究的新成果。 阳明学,既指王阳明个人的哲学思想,也包含阳明后学或后世学者有关阳明学的思想诠释与理论发展;而再读,指重新解读和思考,也涵指不尽同于以往学界的相关研究而略有新的看法。全书由问题所牵引,讨论的内容呈多点散发,最终聚焦于广义阳明学的思想和历史。主要关心的问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