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生活是道德生活在网络场域中的展开,道德态度是道德生活中对道德对象产生的内心倾向与反应倾向,包含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要素。网络道德生活中的群体态度偏移,是在道德评价的主导下显现的网络道德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偏离社会道德规范的现象,表现在道德认知上,有对善恶认知的极端化、对公平认知的绝对化、对道德规范认知的庸
对胡塞尔而言,想象和虚构是作为一门清晰的、科学的现象学研究的源头,但是像想象这样流动而又难以捉摸的东西是如何推动和为现象学奠基的呢?本选题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努力澄清了想象的复杂性及其特殊能力。本选题第一部分通过搜集胡塞尔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想象的结构和本质;第二部分展示了现象学研究与想象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努力绘制
书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介绍公共行政学中的批判理论成果,揭示其思想渊源、学说特质与理论贡献;其二,清理公共行政领域中批判理论的问题线索与发展脉络,初步形成一个有效的理解框架。研究主要立足于学术史与文献分析,在广泛收集重要论文、著作的基础上,对公共行政学中批判理论加以分类、概括与解释。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多元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TsinghuaStudiesinWesternPhilosophy)以辑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两辑(每年6月底出版夏季号、12月底出版冬季号),每辑30-40万字,接受海内外学者在西方哲学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历史性或系统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学会通为主题的高质量专题学术论文(10000-15000字,编辑许可
《否定辩证法讲演录》是1960年到1966年间伴随着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推出的四门讲授课中的最后一门。前面三门讲授课分别是《本体论与辩证法》、《关于历史与自由的学说》和《形而上学:概念与问题》——它们不仅构成了阿多诺1966年的这部代表作的入门,也是他对其所作的自我评注。这本著作中,在“导论”这个标题下的那些变化多样
这本布莱克维尔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指南,是由多位国际顶尖的黑格尔研究学者一同撰写的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著作。这些作者对黑格尔的艰深文本做了诠释,也对一些众所周知的见解和问题提出了新的想法。本书旨在提高我们对西方哲学中最具挑战性作品之一——《精神现象学》的理解,也在每一章为我们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思想提供了进一
本体论与认识论毋庸置疑是哲学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部分。知识和信念也是形式认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信念是认知主体所相信的命题。一个认知主体相信的所有信念构成了他的信念状态。信念状态会随着认知过程而不断动态变化。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接收信息的途径,会源源不断带来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引发认知主体对新信息的评价,进而形成新的信念。
本书为作者在南开大学的博士论文。佛典序跋在多个层面呈现出复杂特征:在形式上,佛典序跋源于中土序跋,具有中土序跋的某些属性。在内容上,佛典序跋混合了域内外文化。在功能上,佛典序跋在中土序跋已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在价值上,佛典序跋对中土序跋已有的价值有所超越。在书写对象上,佛典序跋与佛典、佛事活动等佛教文化紧密结合而
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新颖交叉学科,50多年来一直发展迅速,现已扩展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生命伦理学目前不仅在学院之内活动,而且已经深入实践,走向生活。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也有助于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如何综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实际的进路。本书1987年出版,是对
罗洛·梅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开创了以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为主题的美国存在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主张自我选择的研究取向。他的20余部专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带给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启示。《存在之发现》的主题是探讨经典的存在主义思想与精神分析的关系,具体说是讨论克尔凯郭尔、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