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翻译史始于佛典翻译,中国古代译论的贡献亦主要来自佛典翻译。可以说,佛典翻译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大的文化翻译,对我国的译学具有奠基性作用,因此,研究中国古代佛典翻译理论具有重大意义。本书首次尝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佛典翻译开展理论研究,从中国译学传统的视角出发,进一步明晰“翻译”概念的内涵,深化翻
《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评论》是由同济大学法学院法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聚焦于“康德法哲学”这一主题,收录了多篇文章,其中既有国外康德学者关于康德法哲学思想的研究论文,也有国内学者对康德法哲学的分析与评论,还有法哲学与政治哲学领域的重要文献和名家访谈,从多方面、多维度展示了“康德法哲学”和“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主题
本书先是从牟宗三与刘述先这两位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对比中,剖析其继承关系与理论同异;继而从中汲取资源,以理一分殊作为一种哲学解释架构,探讨现代新儒学未来的可能发展取向。所涉及的理论议题,除了儒学内部问题,如牟宗三与劳思光对“道德的形上学”之不同评价与定位,如何从朱子与陆王论争中“去两短、合两长”,内圣外王之相石关系,对
本书是卡耐基通过对社会的透视,对人性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总结,帮助人们了解人性,指导人们如何去利用人性,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扬人性的优点,抓住成功的关键点。这本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书能让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充分开发蕴藏在身心里而尚未利用的财富,发挥人性的优点,去开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
本书介绍了耶稣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和经济气候等重要话题,是一本研究犹太教下各团体对早期基督教影响的重要成果。全书分为四卷,包括了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和宗教状况、该地区的宗教创新和外来影响、巴勒斯坦犹太人宗教生活的真实本质及希腊化的犹太教;其中对艾赛尼派、巴勒斯坦、祭司的权力、法律、抄经士、创新的起源、天使
员工心理援助(EAP)是一个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国外的企业中广泛实施的员工福利和关怀项目。从2000年左右开始,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心理学的发展,一部分500强的外企和大型的国企也开始实施以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科普讲座,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为核心的EAP项目。中智EAP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商业化运作EAP项目的团队
《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传统思想史著述仅仅关注具体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本书以上述六大主题为纲,围绕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如周礼、九州、五服制度、五德终始说、文质互补、夷夏之辨、大一统、改正朔、公与私、仁义观、逍遥游、
《掌控习惯》是一部系统且深入教授人们如何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的行动指南书。 为什么“习惯改变命运”?因为个人40%~50%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而形成习惯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励,并蕞终与提示相关联。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根据这4个步骤
本书为楼宇烈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丛书》之一。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 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本书是积三十多年先秦诸子研究之功的名师鲍
本书为楼宇烈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丛书》之一。 《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典籍,由孔子弟子曾参所传,《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典籍, 也由曾参所传,又 由子思记录整理,然后传给了孟子,于是就有了一个由孔子至曾参、子思再传至孟子的学术脉络系统。 对于现代人而言,《大学》和《中庸》已经不是单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