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明代人物传记。本书通篇讲述了明代思南籍人物李渭的生平故事、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一生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李渭十岁前,在父亲指导下,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师从多家,后来著有《先行录》,提倡以行为先,明确了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创立了“以仁为本,以行为先”思想体系,被朝廷认为是“通才”,个人立德、立功、立政、立教、立言均堪
该书全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国际灾害心理防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详尽阐述了灾害心理防护学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论述灾害心理防护学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特别是结合2008年5月汶川强烈地震救援的经验教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救援的经验教训,对各种常见灾害的心理防护和救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全书内容全面系统,紧密结合实际,科学性
本书是关于巴蜀大儒刘沅(1768—1856)的研究专著。刘沅被后世尊称为“川西夫子”。作为一位生活于朴学昌盛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却以宋学方法解经;作为远离当时学术中心的一乡善士,却为了“回归孔孟”,以一己之力完成对儒家所有经书的重新注解;作为一名胸怀天下的道德君子,他将毕生心血献给脚下的土地和普通士人民众,成为扬慈善、兴
作者作为临沂市委讲师团的讲师之一,详细讲述了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并指导从“行孝、读诵经典、做善”等方面,提升自身德能,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作者在本书中,重点阐述了几个概念:内在德行与外在物质、做恶与做善、人才与人物等,理清这些概念,指引读者们做好修身工作。作者最后,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成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出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如平老师深入研读《道德经》,用心体悟,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解释了重点
本书是研究专著,共七个篇章91节内容,详细剖析了91种日常生活常见的情绪及情结困扰,从心理学角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各种解决方案。本书在吸收心理学繁杂理论的基础上,单刀直入,直面生活场景中的情绪问题,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从认识情绪、看见多维、认知偏见、觉知真爱,到敞开心扉、立志人生和觉醒当下,形成一
本书致力于开拓“命题研究”这一重要领域,建构“命题研究”的新范式,全面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质性进展。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集中探讨基础理论,下编分别研究具体领域的美学命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真正的问题回应学术的设想,用精微的考辨钩沉思想的理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动物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面。从生命共同体视角看,当前西方动物伦理思想面临诸多理论和实践困境。本书在阐述生命共同体哲学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梳理提炼西方动物伦理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思想流派,并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剖析了现有西方动物伦理思想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境,提出了中国
张居正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代表,对后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与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张居正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当时明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他的改革相伴相随,两者相互促进,正是有了张居正改革,张居正伦理思想才会如此丰富。正是得益于伦理思想的指导,张居正改革才能有效推进。官德思想是张居正伦理思想的重要组
朱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核心人物,历来研究朱子思想者多以其晚年思想为主,而对其早年问学之经过鲜有全面探讨者。本书以《朱子文集》与《朱子语类》等有关朱子的原始文献为主,从历史角度来探讨朱子早年思想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以“中和新说”的建立为界,朱子的思想至少经历了五个阶段:最早受其父韦斋的影响,追求儒家色彩的“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