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勾勒了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问题域的由来和基本内容,以及谢林哲学在这部著作之后的后续发展。本书的第一、二、三章分别简要叙述了康德的批判哲学、费希特的早期哲学和谢林哲学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之前的发展,第四、五、六、七章分别阐述了《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问题域与方法、理论哲学部分、实践哲学部分和目的论与艺术部分,第八和第
在西方历史上,斐奇诺首次将《柏拉图全集》从古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写下大量义疏,其著述成为后世研习柏拉图的经典文本。其中,对柏拉图《会饮》的评注性著作《论爱》首次论述了“柏拉图式的爱”,这一观念流行至今。在本书中,斐奇诺将“柏拉图式的爱”区分了意义层级,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超越性别的爱,最后有
《政治家》是柏拉图后期的一篇重要对话录,主题是统治的艺术,对德性和谐思想的阐述为其一大特色。在本篇对话中,柏拉图试图寻找真正的政治家的定义,以便将优秀的政治家那些拙劣的统治者区别开,在发现真正的统治家的同时,柏拉图也展示了一条可行的治国之道,即通过将诸种美德,和谐地“编织”在一起,实现一种政治上的和谐,从而实现全体公民
《现代儒学》是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编的辑刊,旨在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本辑为第十三辑,其主题为“儒家功夫哲学”,收录了杨国荣、黄玉顺、吴震教授对倪培民教授《儒家功夫哲学论》一书的评议,以及倪培民教授的回应。“工夫”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国哲学能够给世界哲学提供的可能性资源之一。专家学者从功夫的多重内涵、功夫与本
《外国哲学》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刊登外国哲学专业研究者的学术文章。《外国哲学(第四十六辑)》包括希腊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研究、现象学研究、分析哲学研究、学术争鸣五个栏目,共收录15篇文章。其中希腊哲学研究栏目收录了三篇文章,主要讨论柏拉图论“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亚里士多德论本质、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
本书是一本揭示人类潜在种种心理效应的心理学通俗读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墨菲定律”。与此同时,从自我认知、经济管理等方面入手,作者引出了数十条对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有诸多影响的心理学、管理学定律、法则,比如沉锚效应、瓦伦达效应、霍桑效应、洛克定律、凡勃伦效应等。将一个个看似艰深、晦涩的定律、法则阐释得透彻明了,对人们正确理解
中国哲学论文集
本辑聚焦曾子学派的思想特征、曾子孝道精神在历史上的实践、《礼记·大学》专题、《孝经》专题等,收入了《孔子思想与道德文明》《曾子与儒学》《略论曾子》《日本学者室鳩巢<大学新疏>考论》《重新认识<孝经>与孝道传统》《儒家孝悌观念与当代的挑战》《明清时期曾府祭田研究》《古文孝经的版本与流传》等多
意外不期而至,稳定的生活被打破了,原定的目标泡汤了,固有的信念动摇了……如果没有承托住这些变化,那么你可能会受伤;如果承托住了,那么你的人生可能会有新的光线照进来。 本书作者基于近20年的一线心理咨询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在面对一些常见灾难、心理创伤、压力与糟糕状态等情况时,人们如何从认识、接纳,到与这些意外共处。其中
本书收入了张祥龙教授生前2021年10月21日-11月18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做的《文艺现象学》系列讲座中的部分讲稿。具体内容包括:定位与反思——再论张祥龙的现象学儒学;张祥龙的胡塞尔研究——回答意义现象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卦象与时空——从张祥龙先生的“时象”观谈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