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为“兴”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在运思上它是一种以价值视域为基础的现象学意向性之直接性,现象学意向性的直接性是指其意向指向(建构)是在直觉中直接进行的,与现象学不同的是,“兴”的直接性特质不在认知领域而在价值领域,这使得它虽然在思维形式上没有时空与逻辑范畴,但在内容上有时空,内容上的时空关乎人的生存展开与具
本书是十三卷本的《哲学历史辞典》(HistorischesWrterbuchderPhilosophie)的一个词条。这部辞典与其他诸如哲学类的概念、术语、观念等专门辞典不同,它不仅是对概念的定义、描述或分析,而且从批判的、历史的视角提供了全景式的论述,并详尽地列出了参考文献。诠释学(Hermeneutik)是宣示、口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是时代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因此,在工作中,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才能,如果他不能有效地融入团队,那就很难获得成功。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阐明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如何融入团队,在团队中养
本书对成功的奥秘做了挖掘,揭示了“给予”对人生产生的作用。书中分为得失卷、顺逆卷、尊卑卷、休戚卷、荣辱卷、成败卷、兴亡卷七卷。
本书围绕人生20岁、30岁、40岁这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剖析了“正能量”在这些人生阶段“同中有异”的重要作用。书稿以千字小文的方式,与读者就某一话题内容展开感悟的交流与分享。全书共有50篇文章,共计5万多字。主体内容围绕着现实生活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需“正能量”的有关内涵,进行了梳理与归纳。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年龄不同
格林式实验伦理学备受争议,回应或回避批评的方式有重申自身核心思路、构建“同罪论证”、区分道德语义学的内外在主义、依据论证的直觉性与非直觉性差别、否认或限定非对称性与不确定性问题的合理性等。然而,实验伦理学研究者与传统伦理学研究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正在构建。因此,本书对诸多批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处理,将它们精致化为概念性、立
《功德藏》系统阐释了文化和品行方面的准则和修习方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要求。本书涉及到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本书为“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中外文对照本《论语》系列之一。本工程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与青岛出版集团合作实施。本书的推出,旨在通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国门,为外国友人学习儒家经典、了解中华文化提供帮助;方便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诵读和研习《论语》,搭建“民相知、民相亲”的桥梁,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本书是国际友人魏特琳女士的传记。全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按照史书的一般写法,以人物为主体,事件为线索,故事为载体,将魏特琳以“一位来自美国的女中校长”“情倾金女大”“在日机轰炸之下”“日军进了南京城后”“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爱心与期待”“噩耗传到中国”“迟到的记忆”八章叙述出来。让世人永远铭记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做出
本书稿根据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2002年6月第3次印刷本翻译。本书稿是一部小说,讲述了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把一封信交给加西亚将军,而安德鲁·罗文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任务。该故事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