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我国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书中所涉及的史籍,大部分是学者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中国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
本书共分为十三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学前儿童的记忆、学前儿童的想象、学前儿童的思维、学前儿童的言语、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学前儿童的意志、学前儿童的个性、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本书适合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阅读,通过教授技能,帮助读者有效处理身材焦虑问题、改善社交技能、设立健康边界,从而使其更自信地应对同辈压力、欺凌或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等困难社交情景。此外,书中促进健康思维习惯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掌握应对批评、挫折和自我怀疑的技巧,学会自我接纳,收获内心的平和。
《萨义德精读本(1966-2006)》由穆斯塔法·巴尤米、安德鲁·鲁宾编选,涵盖萨义德四十年治学生涯,从爱德华·萨义德二十余部著作(包括遗著)摘选关键篇目,既重温《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的精彩论述,又提示读者关注萨义德身为康拉德研究专家、古典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等多重面向。
本书基于近几十年英语学界和德语学界的主要成果,对《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书中的根本恶理论展开了一种系统研究,并沿着康德本人的逻辑进一步思考,对人类处境下道德之恶的单一本质、多重表现和最终根据,提出了一种康德式的诠释。与学界的传统观点相反,本书认为根本恶概念不仅和先验自由与道德责任是完全兼容的,还大大拓展了人类自由的深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讲述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20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记录了横跨2500余年的思想演变,盘点了上百位名留青史的伟大思想家。 其所涉及的历史之漫长、人物之繁多、学科之广阔,让这本书绝不只是一本局限在哲学本身的书籍。 正因如此,自1945年第一次出版起,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迅速风靡西方文化界。后久经考验,成
自晚清民国以来,章太炎、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等先生后先继起,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来,陈祖武先生秉承杨向老之教,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以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提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理念,强调“乾嘉学派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出晚清学术“会通汉宋以求新”,中国学术依然
本书主要从发病原因、诊断工具以及干预方式等方面说明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创伤后应激障碍、网络成瘾行为等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旨在通过干预,对持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采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压力,增进其现实适应度,以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出现更多的、持久的负性局面。书中介绍的心理危机干预
虚拟生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自身生存状况及发展形态的反思,同时也使以现实性生存为基础和主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哲学的生存基础、研究主题、思维模式以及话语方式。本书从对技术的历史性变革分析入手,揭示由于技术的革新而导致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引发的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
本书讲述了托马斯·戴瑞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做领导的,还有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