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全书以中国佛教文化自身的发展为经,以其与别种文化形态的关系为纬,力图展现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揭示中国佛教与政治
本书是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全面介绍。著名海德格尔专家彼得·特拉夫尼基于文本,从海德格尔最早期的实际性的解释学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对生活的实际性、存在之意义、存在之历史、技术的本质等基本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勾勒与描述,涉及海德格尔在各个时期的关键思想。全书谋篇精致、比例恰当、思路清晰、不落俗套,有全面的把握,也有深入的思考
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丹麦作家、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后因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新发现而被国际学界广泛关注。克尔凯郭尔是非学院派哲学家,其包括假名和反讽在内的“间接沟通”的写作手法,要求读者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来阅读,如此方能把握其写作所欲传达的全部意蕴。本书收入作者从事克尔凯郭尔研究二十余年间所撰写的重要研究论文、学术短
本书在西方学者在研究希伯来创世神话基础上,提出用跨文本诠释的方法研究中国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世神话,在两个文本对比中,发现两者的异同,开掘由文本对读所产生的两个文本的丰富和更新。通过这种阅读方法,本书重新探讨了中希创世神话里的宇宙观、宇宙起源论、人类起源和神人关系。
《课程摘要》是由梅洛-庞蒂本人撰写,在法兰西学院年鉴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梅洛-庞蒂自1951年在法兰西学院就职之后,一直执教于法兰西学院。本书内容为梅洛-庞蒂为1952至1960年讲授课程所撰写的课程摘要,相关手稿存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室梅洛–庞蒂中心,本书关联内容为手稿第X-XVII卷。众所周知,法兰西学院阶段是梅
本书打破了“哲学史”体系化的单一视角,尝试运用概念史、解构主义、文化他者等方法论,剖析近代“日本哲学”诠释与建构的内在逻辑——思想启蒙是基本前提,制度化是基本标志,日本化是内在标准。不仅如此,本书亦将这一过程落实到以西周、井上哲次郎、西田几多郎为代表的日本哲学家的研究之中,通过详尽的史料集成、严谨的逻辑推导,批判性地揭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论文和书评。论文部分收录的第一篇论文是伽达默尔的教职论文,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篇早期论文是十分“海德格尔”的,无论是主题还是方法都延续着作者在马堡时期跟随海德格尔学习到的东西。此外,本书收录的其他几篇论文代表了伽达默尔早期的思想以及对海德格尔的扬弃和超越。书评部分,虽然不如论文重要
本书是介绍路德神学思想的单卷读本,集中遴选、译介了路德非常具有影响力、著名和重要的神学著作,比较精当地反映了路德的基本神学思想。读者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直接了解路德其人,了解他备受争议的宗教改革见解。重要的是,路德的神学思想对探讨耶稣基督在每个时代的意义仍然予人以重要的启迪。
《古代美学》探讨西方美学史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是塔塔尔凯维奇作者三卷本《美学史》的第一卷。作者将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标志性的事件,视为欧洲文化史上的两个转折点,据此将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分为三段: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古代部分又进一步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古代美学理论,其中既包含美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是凭借他“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