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在理论上对荀子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关切和重要问题提出说明和阐释。为此,既要考虑到作为政治哲学这一学科所必须处理的普遍的理论问题,又要考虑到荀子作为中国传统的儒者其所思所想的特殊性问题,并将此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方法论上采取紧扣荀子的文本,设计出一系列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提问来逻辑地展现荀子思想之具体内容的方法
本书从人际交往、自我约束、自尊自爱、情绪管理等方面,结合现实中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实际个例,加以提炼、分析,总结出近50个典型案例,并详细解答,罗列出解决方案。本书以漫画形式呈现,将每个案例展示出来,最后分析儿童心理上发生的各类变化,并给出解决方案,给予孩子正能量的引导。并给出儿童产生相对心理的分析,引导孩子正向思考。本书
《中国诠释学》集刊由山东大学学者傅永军主编,主要登载西方诠释学研究、中国诠释学传统研究、诠释方法和诠释理论等方面的学理性论文,以及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上述学说、传统演进发展所作的回溯省思的文章,同时旁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集刊主题相关的文章。本辑所收伽达默尔与西方诠释学、诠释学与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诠释学的应用、
本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现代作为我们之所是、现代主体性及其展开维度、资本对现代主体的规定、权力对现代主体的支配等。
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澄清概念、审慎判断、充分论证、批判性阅读、批判性写作、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测试等。
本书是对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Nietzsche)的诗体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SprachZarathustra)第1-4部的翻译与注释。该译本以德文批判版《尼采著作全集》(KSA)第4卷为底本,参校多种英译本与中译本。注释反映译者对于书中重要字词与尼采思想的阐释,有助于读者更
批判理论的首要问题是对其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清,而批判理论至今并未彻底、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以来,各种基于陌生立场的批判层出不穷,哈贝马斯将其做区分后,我们通称为后现代批判。本书考察的理论对象集中于现代性批判理论,这是内在批判,因为它仍然坚守现代性本身的基本价值理念,以这些理念本身作为现实的批判标准。我们主要关注当
厌“卷”
明清之际,以钱谦益为中心,包括程嘉燧、李流芳、王志坚、毛晋、金圣叹、徐增、归庄等在内的文人,以传承宋濂至归有光一系的文人经学为己任;与此同时,佛学界兴起刊刻方册藏、以教疗禅和重视佛经古注疏等征实学风,诸人亦积极参与。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在思维方式上的相互激荡,为明清之际文学思想史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动力。本书试图通过考察
郭象的美学思想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和阐述,本书尝试全面而准确地阐述和理解郭象的玄学思想,并归纳为“适性美学”,详细论述了郭象适性美学的内涵、发展、其蕴含的理论资源、理论体系,以及郭象适性美学与六朝文艺美学的关系,最后以郭象的适性美学为中心,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