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中庸》原本各是《礼记》中的一篇短文,至南宋朱熹将其收于“四书”之中,与《论语》、《孟子》并列,一跃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本书是傅佩荣教授对《大学》《中庸》两部经典的译解。傅佩荣教授的译解注重于澄清概念,回溯孔孟原典,展现一贯之系统,尽量避免抽象或玄奥的术语,由此期望古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再现于今日,成为我们共
《论语》为“四书”之首,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蕴藏着丰富的普世价值。本书作者傅佩荣教授四十年来研读中、日、英三种语言的注疏著作,用现代白话译文取代了一般读本的注释,以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在注解部分,专门就《论语》中构成孔子思想系统的重要观念,作必要的引申、联系、发挥与省思,希望能以清晰流利的白话与完整连贯的系统,呈现孔
本书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是集中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著作。由其弟子根据各自记录的受教内容,加上一些书信汇编而成。概括来说,本书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论点:其一,心即理;其二,知行合一;其三,致良知。“传习”二字,出自《论语》“传不习乎”,隐隐可见王氏学派追慕孔门的理想。
本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本书从以下角度阐述了其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属性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问题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历史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制度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既有利于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开创党的宗教工作新局
本书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段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特点,精选家国情怀、兄友弟恭、信守承诺、勤勉努力、以善为报、廉洁自守6个方面,以尽量精简的故事和可以接受的语言,展现古代先贤、现代名人、时代楷模的优秀家风故事。
本书根据小学中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特点,精选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努力学习、诚实守信、明礼知耻、勤俭节约6个方面,以尽量精简的故事和可以接受的语言,展现古代先贤、现代名人、时代楷模的优秀家风故事,从古至今均有涉及,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也有藏于历史典籍、人物传记里的内容,让小学低段学生在感受家风内涵的同时丰富知识
本书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特点,精选报国、持家、亲情、教子、勤学、积善、清廉、诚信8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岳飞抗金;钱学森铸剑长空;乐羊子贤妻;左门贤妻周诒端;李勣煮粥侍亲情;苏氏兄弟情谊深;孟母教子;茅盾母亲尊重孩子选择;王羲之教子学书法;钱基博督促儿子学文化;李四光勤奋学习等。
本书精选爱国、敬业、勤学、刚正、清廉、睦邻、处世7个方面,以尽量精简的故事和可以接受的语言,展现古代先贤、现代名人、时代楷模的优秀家风故事。主要内容包括:詹天佑为国建铁路;两弹元勋邓稼先;戏比天大的常香玉;于敏潜心造氢弹;樊锦诗扎根敦煌;孔子勤奋读书;曾国藩以勤补拙;梅兰芳勤学苦练等。
本书为作者的国家社科基金“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下的人工智能研究”(18BZX036)的结项成果,该课题已结项验收。本书分为三章,在内容上深入分析了当前热烈争论的心灵哲学主题,既包括对传统二元论、认知科学、集体意识等内容的阐述,也包括当代对意识的自然化研究,如信息理论、表征理论等。同时,将这些内容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起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