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丛书的第35本,本书的主题文章来自2023年8月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现象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27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原名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馆)由倪梁康先生创建于2002年。在中心负责人倪梁康的引领下,国内现象
《清史稿儒林传》凡四卷。卷一至卷三,大致以学术宗尚区分类聚,略依年辈先后为序,著录一代儒林中人近三百家生平学行。卷一专记理学诸儒;二三两卷分别记经学、小学、史学及诸子学中人。所录各家,人自为传,或独领一篇,或诸家共席,首尾一贯,自成体系。卷四则沿《明史》旧规,专记入清以后,历世衍圣公之承袭,唯无以附丽,乃置诸《儒林传》
佛教进入中国,在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迹,最有声色的阶段是在六朝、隋唐的中古时代,文学也由此产生了新的图景。本书在用力爬梳这一时期文献的基础上,将佛教与文学相关因素纳入文学史发展的进程,从文化史、多元宗教等视野,吸收域外学术成果,以问题性为线索,结合历时性的事实,观照佛道、儒佛关系对中古文人的精神影响,诠说中古
《现代儒学》是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编的辑刊,旨在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面向现代世界阐发儒家思想。本辑《现代儒学》主题为“现代视野下的庄子哲学”,除方克涛先生特稿《庄子与特殊主义》外,既有胡建萍、黄勇关于《论〈庄子〉中的行为对象道德相对论?》一文的学术商榷,还荟萃了袁艾、章含等知名学者的庄子哲学研究成果;胡湘农《孟子的
本书开篇明确提出了心学非理学,否定学界一直以来所称的宋明理学的说法,阐述了宋代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同明代心学在学理取向与社会效应上二者绝然不同;并以明代社会改革带来的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为背景,系统地梳理了明代心学流派中颇具影响的白沙心学、甘泉心学、阳明心学,以及三学派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示了明
本书是一部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的论文集,主题为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主编崔延强、梁中和。本书整体内容丰富、知识领域跨度广,主题明确,选文均涉及古希腊罗马的自然哲学、物理学这一块,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关于形而上学、神学的探讨。共收录18篇文章,其中,原典2篇,分别为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新学园派关于神学问题的论辩,
当代哲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语境下,类比不仅是一种论证形式、认知活动,也是人工智能得以发展的基础理念和核心进路之一。本书采取一种具身认知立场,主张从解释功能的类比转向实践功能的类比。作者论证了类比实践模型的涌现的必然性,并基于玛丽·赫西、保罗·巴萨关于类比模型的二维逻辑构造,集中探讨了从具身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是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政治哲学博士点为学科依托,创办中国第一本政治哲学专业性学术读物。以根据中国、学术为本为学术理念,坚持纯粹的学术原则,将其办成集中展现汉语学人政治哲学研究优秀成果、汉语世界政治哲学研究中坚力量,并向世界展现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优秀成果的一个学术平台。已经在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因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而享誉哲学和伦理学界。本书是施韦泽从敬畏生命这一独特视角解读中国思想史的专著,由两份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手稿组成(分别完成于1937年和1939年、1940年之交),经过两位施韦泽研究者的精心整理,于1999年首次出版。 在书中,施韦泽从印度思想与中国思想
《简明元伦理学》第2版从一个概要的元伦理学历史总览与概念工具箱开始,介绍并评估了以下关键主题:第一,伦理实在:包括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道德事实,以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区别等问题;第二,伦理语言:语言表征实在吗?道德陈述表达什么心理状态?第三,伦理心理学:休谟式动机理论,以及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的联系;第四,伦理知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