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2011年以来出版的社会心态蓝皮书的总报告,每篇总报告都是当年蓝皮书的概括性呈现。这些报告比较全面地记录了2010~2019年中国社会心态的特点和变化,反映出社会心态变化背后的社会变迁,对幸福感、安全感、社会信任、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等社会心态的重要指标有持续的研究,也对获得感、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中国的民族学源自欧陆的传统,但在中国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迈进新时代的中国民族学,在学科建设、知识生产、理论提炼等诸方面,面对一个新起点。本书针对如何使民族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这一目标,在对“十三五”的总结、梳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学界同仁提供了一份构建中国民族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期是第14辑,研究主题是科技与社会,内容涉及对STS(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概念及相关经典文献的讨
我国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越来越聚焦于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本书分社会组织发展与基层治理、社区治理与社区发展、社会转型与地方治理三个专题,从总体上对上海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社会组织发展新趋势做了分析和论述,并进一步提出建立横向协同治理机制解决特大城市“流动难题”的观点。
本书是首部研究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历史、特征、挑战等方面的著作,对临终关怀实践的基本框架和最新研究进行了交叉叙述。书中描述了临终关怀行业在对个体、群体、组织及社区的评估与干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困境,还介绍了一种涵盖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变量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于预测临终关怀的效果,并作为记录服务对象情况的
《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26卷,以社会创新以及公共危机应对为主题,探讨在合法性视角下如何总结社会力量积极、有序参与重大应急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如何通过公共故事来认知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力量的行动,反思其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中的
本书为曾任河北省社科院院长周文夫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的集成,共五卷。第一卷属求知探索,侧重于理论,服务于教学,多为学术理论文章。第二卷、第三卷属践行思考,主体部分是在地方领导工作中,围绕担负的党的组织建设、纪检监察和农业农村工作,进行调研、决策、实施和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做的讲话、报告、总结和发表的部分理论文章。第四卷、第五
2019年9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办、社会学研究所承办的“学科自信:走进世界的中国社会学”讨论会。这是国内学界第一次以专题讨论的形式探讨社会学学科自信问题,吹响了增强中国社会学学科自信的号角,是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一次深入扎实的讨论,会议形成的讨论成果对
本书汇集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在政策科学、政治学和哲学领域研究的文稿百余篇,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为政策科学卷,论及政策科学的学科范式,公共政策的系统与过程,公共政策的实践进展与案例,政策科学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等主题。中册为政治学卷,内容包括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政治学的历史沿革、实践趋势和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
本辑《单读》将译介届优选真实故事比赛的入围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记者书写了在他们国家发生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非虚构文学为主,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真实的社会图景,看到大时代之下优选社会的痛与爱。同时会继续译介当代拉美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其他国内原创作者的随笔、诗歌、评论等文学作品。全稿由世界、自我、附近三个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