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传记。有别于一般传记的平铺直叙或是理性克制,本书对尼采叛逆而充满争议的一生的描述饱含着作者对这位伟大哲人的深切同情,在她优美而动人的文字中,我们不仅仅对尼采从童年、青少年直至生命最后时光的矛盾而苦难的一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他格言体写作和他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了完整的把握,更是为他与瓦格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通过内修“天下达道”之“和”,来回归“天下大本”之“中”,将人心与道心相印,恢复良知之本来,成就圆满的生命状态,在不断提升个人生命的同时,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效。这是修身修心的要旨所在。本书选取《道德经》《大学》《中庸》《孝经》《紊书》《心经》《弟子规》等
本书是阿德勒的一本心理学著作,于他59岁时完成。书前附有沃尔夫博士的精彩导读。书中包含了阿德勒诊所中的典型案例以及美国大城市学校与儿童指导中心的经典案例,通过缜密的观察来描绘并探索孩子人格的动态和心灵世界。人的底层动力源于自卑吗?个人的人格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吗?如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害羞、孤僻、口吃、尿床、厌
本书主要收录“生活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生活儒学”青年学者论坛)的所有会议发言以及部分参会论文。生活儒学(LifeConfucianism)是由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创构的当代儒家思想体系,本书主要围绕生活儒学的思想渊源与理论价值、生活本源论建构、中国正义论相关问题、“生活儒学”与
这是关于戴德生的传记。一百五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戴德生(1832-1905),心中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挂念。他训练自己过简朴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人们。历经艰难后,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以最善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哪怕是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入乡随俗、筹备并建立中国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教育部人文课题的结项成果。作者以感通为主线,借鉴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境界论和方法论等不同层面重新阐发儒家仁道,提出了感通本体、感通成象、感通生境等原创性的思想视角。相关哲理的重构不仅接取了现当代学者的思想尝试,还借助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推进其思考,与此同时,又返回儒家思想传统,通过对话
全书分为《引论》《申论》《哲论》三部。在本书中,阿罗频多根据奥义书、韦陀、薄伽梵歌、瑜伽及欧洲古典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实践论的研究出发,在对“梵”、“超心思”、“整体·知识”、“和谐”、“解脱”等一系列哲学范畴的研究中,详尽地阐述了他的”神圣人生”的理想境界与显现的必然性,构建了神圣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本书针对《周易》中晦隐生涩的叙述手法和古幽邃简的文字给当代人造成的阅读困难,致力于解决“易经难读、难懂”的问题,通过在书中加入历史上的掌故轶闻、现实中的鲜活事例和自身的深刻体悟,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周易》经传、了解易学知识、深化易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和研究。
本书重点结合工匠精神和劳模意识的内涵,以及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大学生劳模意识和工匠精神认知现状,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工匠精神和劳模意识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全书共七章,具体内容包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认知、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研究、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路径选择、劳动意识的基本概念与核心内涵、大学生劳模意识培育
本书是“孔学堂文库”中的一本,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教授,创系系主任李晨阳先生的专著,共计约20万字,囊括了作者过去二十多年,在跨文化视角下从事儒家哲学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儒学的价值及当代意义、儒学与女性主义哲学的关系研究和儒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其主旨是从跨文化的视角研究儒家传统哲学的特点,并着重讨论当代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