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将个体的软实力分为四大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能力、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和社交能力,并加以分析,旨在帮助个体提高自身某几种特定能力,从思维与行为上双管齐下弥补自己的短板、强化自己的长项,为自己打造一套完整的内在成长与外在成为的能力系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是19世纪最富有激情,也最难以理解的哲学家之一。他生活在丹麦黄金时代,一生笔耕不辍,用极为流畅的文字撰写了大量反思基督教精神,分析爱与苦难、勇气与忧惧的作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不停地思考生命本身,强调“单个的人”的精神生活以及每一个人的“内在性”
本书对藏文佛典《吉祥三菩怛经典明灯》的西夏文译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之解喜解疏》和《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之广义文》进行整理和对勘研究,共分为专题研究和译注对勘两部分。其中专题研究是对西夏文译本进行历史学、文献学研究,主要涉及西夏文本的著者和传者、藏文底本,以及文本的整理与校勘、内容结构,西夏字词释义,文本中印度大成就者事迹等
本书梳理了天台宗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宗派创立、法脉传承、核心典籍、僧团制度、教法海外传播、教相判释、诸法实相、忏仪修证、圆顿止观等内容的探讨,阐述了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深化读者对天台宗概貌的认知;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准表述概念的同时,更加重视原典名词语境的解读,尽量保持天台宗教典中理论的纯粹性与完整性,如实呈现其本身
儒家“功夫”论即儒家心性哲学的实践部分,是传统儒家有关身心修养的论述。儒家自先秦以来,致力于建构一种天人一贯的性命论,则“功夫”(工夫)则是其中的媒介性环节,所谓“内在超越性”即指此“内圣”的过程。本书借鉴当代新儒家牟宗三等提出的“内在超越”概念分析传统儒家“功夫”论的内涵。内在超越概念蕴含着以内在性通达超越本体的环节
本书以“生命解放”为视角,深入探讨“生命政治”的内涵与问题意识演进、生命政治的“主体”回归、生命安全、生命福利、生命自由、生命政治的生活实践,分析了齐泽克“生命政治”思想的出场意义及局限,揭示齐泽克“生命政治”是一种关于生命解放的生命政治,为西方社会的生命政治批判提供理论支持,为当代生命政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吴澄(1249—1333),元代经学以及元代正统诗文创作和批评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之一。 目前学术界的年谱长编体例多以年、月、日著录谱主生平事迹、作品与交游,本著期望将吴澄之于“元代多族士人圈”以及江西地方文化圈在元代崛起的影响力,作为编撰的核心内容,在体例上围绕国家背景、文人群体仕履交游、吴澄交游活动、重要文化事件及著述
《哲学中国》是一个新创哲学类集刊,每年出版两集。主要侧重于哲学问题、理论、各种主题、前沿和交叉展开讨论。每集有一个主题,围绕此主题展开讨论;设有主题探讨、对话、哲学家访谈、名著书评等。每一辑均收录哲学领域知名专家的文章,就一个主题进行探讨,所收文章力求文字表述精炼、观点明确、视域集中,突出“哲学”在中国文化战略的地位和
本书是朱熹与吕祖谦合作编写的一部重要的理学入门书。该书汇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北宋四子”的言论622条,分编为14卷。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科学的治学次序、方法;治学当行与不当为之事,对当今
本书稿为帕帕吉传记,通过帕帕吉这一传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写印度文化、思想和修为等多个方面,也借由他与众多的欧美人士的接触、多次访问欧美各国的经历,在丰富的细节上,使读者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印度智慧的独到之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启发。《一切从未发生:帕帕吉传(上)》主要记述了帕帕吉出生到五十六岁退休的经历,记载了印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