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孙宏良基于个人生活体悟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研读和阐发。作者以“述而不作”为原则,致力于用《论语》原文解读论语,从章句在《论语》的整体语境来解读章句。对于具体章句,行文由“原文”“意译”“述读”三部分组成,作者在借鉴古注的前提下,也有个别不同于前人的观点,均在“意译”部分进行阐述,并借助“述读”部分完善自我
为什么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对自己不满意?为什么我在情感中付出那么多,却一再体验到背叛和被辜负?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那么巨大吗?……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很多人倍感困惑与痛苦,甚至陷入寄希望于他人的怪圈。 本书涵盖两性关系、自我成长、幸福哲学等方面的话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引出对生命、爱和自我的
本书基于劳动技术技能及工匠精神养成的逻辑,遵循“训练技术、提升技能、提高修养、塑造品德”的思路,按照“砺匠技、守匠品、修匠心、塑匠德”的顺序,分四个主题对现代工匠精神要素谱系进行了翔实的学理解释和实践分析。在内容设计上,每一主题都由“榜样·启迪”、“致知。善思”、“力行·活用”和“体悟·筑梦”四个板块构成,循序渐进地帮
本书以《密教经轨造像的文化互动与交融》为主题,分经典与仪轨、造像与碑刻、历史与现状三大部分,共32篇论文,其中有关汉传密教论文21篇、白传密教论文5篇、藏传密教论文2篇、印度-尼泊尔密教论文2篇、一般密教论文2篇。每篇论文研究的对象虽各有不同,但共同表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特征。其中同一传承系统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如汉
本书作者直面时代的弊病,剑指隐藏在高科技背后的幸福陷阱。例如,哪些设计激化了攀比和嫉妒、什么东西令人既上瘾又空虚、线上的讨论习惯蔓延到线下会带来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审视,才能找到和技术最佳的相处方式,在数字时代自由畅快地生活。
本书由何谓儿童思维、儿童思维的主要研究问题等引入,接着介绍了几个著名的理论,如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阐述了这些理论如何描述、看待儿童思维的发展并对这些观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然后,作者分章阐述了儿童的感知发展、语言发展、记忆发展、概念发展、社会认知发展、问题解决、学业技能发展,阐述了儿童思维各
本书围绕自由和实践两个概念具体考察了黑格尔在启蒙、实定性、国家、刑罚和财产等主题上的实践哲学思想演变,研究了黑格尔早期的实践哲学思想,揭示出它在黑格尔整个实践哲学体系和德国观念论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同时也阐发了黑格尔早期实践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杜威经验论的艺术审美为视角,探寻审美经验与教育的关系,揭示了杜威审美经验论丰富的教育实践意蕴。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与意义,其次阐明了杜威审美经验理论的内涵,讨论了杜威的审美经验论与教育,然后揭露了教育中审美经验的缺失,最后探讨了审美经验维度的教育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全文通过用不同篇章,论述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华初期,基于对中国情结、山西情结的奠定,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的教育改革理想,以及其创建山西大学堂之功,通过聘请教习、确立英式教育模式促进了山西大学堂的发展。李提摩太和山西大学堂互相成就,山西大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帜,他在山西大学堂时
《图解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从人类的身体功能、大脑机制、神经结构,直至记忆、思维、智能成长、认知历程,以迄于动机、情绪、人际关系及心理疾病等。鉴于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各个大学几乎都将心理学列入通识课程,视为任何知识分子在自身专业之外所必备的人文素养。本书试图以简明的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