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人也能读懂的易经入门书,讲述《易经》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本书有利于读者塑造科学的道德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是当今基础的《易经》普及读物。本书自始至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将《易经》导入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以推动易理的与时俱进。本书是作者在中华易学大会上的讲座发言整理而成,对普及《易经》的哲
本书是当代儒学研究学者柯远洋对传统儒家进行宏观研究及其实践提炼的新成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儒学史观以及在当下的运用。书中共包括三十多篇文章,其中前二十篇文章多从古代儒家传承角度入手,以比较手法进行儒学阐述,包括《儒学先驱柳下惠与孔子思想之同异》《略论孔、孟、荀天道观的传承与创新》等;后面十余篇文章则阐述儒学的当代运用,包
本书是“经典国学翻翻书”的一种,利用光栅、叠纹、语音等技术,通过视觉角度的变化,使书中图文动态化,产生瞬间位移的效果,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书选取了其中的部分经典内容,对原文进行详解,同时还精心编入了
本书主要运用现象学方法,重构并解读了“道—德”的内涵与主要层次,在此基础上,详细阐明了每个层级所可能出现的焦虑之形态、特征与相应的化解路径。
本书通过想象、回忆和人际互动三种心理学实验范式,对不同的认知变量进行操控,结合认知神经科学中的脑电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内疚和羞耻这一对负性道德情绪的心理认知过程、社会功能以及神经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探究,研究结果证明了将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引入对内疚和羞耻的研究的合理性,为关注点理论和情绪功能主义观点找到了支持性依据,有助
本书除绪论外,共三章,内容包括:草创期的神学倾向、社会问题与神之国、运藤周作的神学思考。
本书以“现代性背景下传统佛教阐释如何展开”为问题导向,以个案研究为基本方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是传统佛教哲学思想的现代诠释;其二是传统佛教宗教观念的现代阐述;其三是对于中国佛教几个历史片段的现代审视;其四是民俗视阈下的传统佛教文化;其五是论述儒佛关系。
本书稿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一部论著。内容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导论和第一章构成。导论概述近代经验论的知觉解释及其困难;第一章简述二十世纪早期经验论内部解决这一困难的其他途径及普赖斯做出的回应和评述。第二、第三、第四章为第二部分,较系统地展开普赖斯对感觉予料的重新界定、他对知觉行为和物质事物的论述。在每一章的最
本书共收录论文15篇,涉及明代心学的历史场域、明清学者对岭南心学的传承与发展、陈白沙的心学思想、湛甘泉的心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岭南心学与阳明心学之关涉等主题。诸位作者对于岭南学术及心学均有自己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研究,对于推进岭南心学的研究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故汇集成册以期能明人以理、启人
本书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分别是历史渊源与文化认同、子学时代与经学问题、地下文书与秦汉思想社会、宋代道论与解经新变、明清关学与经学融通、文化反思与现代意义,将思想史与文化史相结合,运用历史流传文献、地下出土文献以及诗歌戏曲等思想文化载体,通过个案研究与专题分析,考察思想、文化与社会的内在关联与变化规律,重视历史与历史学的二